感悟 | 张之洞:平生三不争
南师国学堂 2022-03-19 10:00

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在这个争名夺利的时代,在这个争先恐后的社会,快节奏鞭挞着每个人“快一点、争气一点、我们不能输。”

晚清名臣张之洞却曾道:“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气。”

风雨轻寒,君自傲然相迎;百折千挠,君自巍峨不动。

人生至高的境界,莫过于“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01

不与俗人争利

俗人见利忘义,心胸狭隘,做人没底线没规矩。与这样的人争,必然会弄脏自己的羽毛,无疑是跌自己的份。

张之洞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经常遭人奚落。

他在任湖广总督期间,一位画家画了一幅“三矮奇闻”图对其进行嘲笑。

这幅画流出后,张之洞的属下气愤难当。张之洞得知后,反而呵呵一笑,然后吩咐幕僚把这幅画买下来。

成大事者,都有不与小人争的胸襟。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不争,不是软弱,不是逃避,而是一种以退为进、保全自己的智慧。

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交恶,大道无形在人心。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与其去跟别人争强好胜,不如专注自己。与其与别人好勇斗狠,不如完善自己。

无视俗人,才能更好的重视自己;处世不争,才无人能与你争。

02

不与文人争名

大多文人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很注重名声、面子与尊严,一个好名声就是他的太阳。

崇祯皇帝朱由检,甲申年,国破身死,吊死在煤山,被历史学家们称作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典范。

数百年来被刻画在“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柱子上。

《三国演义》中,曹操有着政治家的眼光,文人雅士的性情,兼备帝王的霸气,一生杀伐果决。曹家几代人争来争去,最终还是被司马家统一了江山。

愚者争名,智者务实。人生应该保持低调的姿态,深藏功与名。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如斯名利役,争不老天涯,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里写道: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宽和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

03

不与无谓人争气

无谓之人就是一些莫名其妙、擅惹是非的人,甚至常常欺软怕硬,以自我为中心。

与无谓之人争一时之气,只会让自己失了德行,这样的人最好敬而远之。

有一次,曾国藩乘着蓝呢轿外出办事,路过一条非常窄的小巷,前方来了一个八人的绿呢轿,曾国藩想让道,奈何道路过窄,没有办法让。

对面绿呢轿的车夫仗着自己是三品官员的车夫,跳下马车打了曾国藩两个耳光。

坐在轿里的三品官员往外一望,认出是位居二品的曾国藩,一边道歉,一边责怪家奴不懂事。

曾国藩赶紧把对方给扶了起来,并且毫无责备:“本来就是我的轿子挡了路,没什么大事,起来上轿吧。”

三品官员擦了擦冷汗,心里对曾国藩无比感激。

虽说有些事情需要去争个所以然,但是一些无谓的人、无谓的事,我们就无需浪费时间去争论。

正如《菜根谭》里所讲: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不与俗人争利,沉默,远离,是最高级的轻蔑。

不与文人争名,低调,从容,是最高级的体面。

不与无谓人争气,豁达,无视,是最高级的活法。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夜读|不争,才是制胜之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8
赏读|莫问世间三千事,心宽似海得自在
诗词天地 2024-09-01
感悟|余生,学会和不喜欢的人相处
诗词天地 2023-09-20
夜读|简单事不争吵,复杂事不烦恼
南师国学堂 2023-08-31
感悟|话有三不说,事有三不碰,家有三不动
儒风大家 2023-06-04
赏读|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12-19
感悟|唯有不争,自在人间
渡兰 2022-11-26
夜读|有一种成熟,是允许别人与自己不同
念念沐心 2022-10-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