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私人影院风靡全国,有的却成了监管盲区,进一步发展成违法犯罪的温床。据媒体报道,有私人影院打“擦边球”提供住宿服务,却不需要出示身份证。这造成一些未成年人在没有监护人陪同的情况下进入私人影院娱乐、住宿,乱象丛生,甚至出现吸食笑气、性侵害等行为。
私人影院隐患重重,大多是因为无证经营,且藏身于写字楼、公寓楼内,一些房屋在法律上不能商用,房间密闭没有窗户,消防设施配备不全,逃生通道狭窄,也未与公安系统联网,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正因为隐蔽,监管又尚未能紧跟,私人影院才容易成为隐秘的角落,滋生违法犯罪行为。随意给没有监护人陪同的未成年人开房过夜,本身就涉嫌违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旅馆、宾馆、酒店等住宿经营者在接待未成年人入住时,必须询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必须询问同住人员的身份关系并记录备查;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并及时联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明确要求,收留夜不归宿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这些法律法规,在私人影院能得到落实吗?利益驱动下,经营者是否会明知故犯?发生侵害未成年人事件后,在缺乏登记信息的情况下该如何追踪维权?这些问题令人担忧,加强对私人影院监管日益迫切。
像私人影院这样的新兴业态治理需要顶层设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相关部门严格规范私人影院的审批、经营并将其纳入特种行业进行监管,明确禁止接待未成年人单独消费,强化经营者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确保私人影院设施安全、规范,消除法律监管的“空白地带”。这样的建议恰逢其时,需要各方形成合力,重拳出击,让法治的阳光照进私人影院,让该行业健康成长。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