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私募规模首破20万亿元大关 股权投资基金持续稳健“吸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2-23 13:02

随着中国理财市场蓬勃发展与民众财富持续增加,私募资产管理规模悄然迈过20万亿元整数关口。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底,存续私募基金规模已达到20.28万亿元,较去年12月环比增加5143.64亿元,首次突破20万亿元大关。这意味着过去12个月期间,国内私募基金存续管理规模从17.06万亿骤增至20.28万亿,增幅超过3万亿元。

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续规模最大,截至1月底达到10.73万亿元;占比约53%,证券类私募基金存续规模排名第二,达到6.34万亿元,占比约31%;创投投资基金存续规模排名第三,达到2.39万亿元,占比约11.9%。

“但在2021年,证券类私募基金规模增速格外迅猛,超过私募股权基金与创业投资基金。”一位国内大型私募基金负责人向记者指出。

在他看来,证券类私募基金资管规模之所以迅猛扩张,主要得益于量化私募基金的“火热”。尤其在资管新规实施导致大量非标资产到期不续的情况下,众多高净值投资者将资金投向量化私募产品寻求新的高绝对回报,触发量化私募产品持续火热。

数据显示,随着量化私募产品持续火热,过去一年百亿量化私募机构的数量也增加至27家,约占整个百亿私募机构的26%。

德邦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吴开达指出,量化私募规模迅速扩张,还受益于它创造的相对较高回报。

“去年,不少指数增强型量化私募产品的超额回报达到5%-6%,这也是比较罕见的。因为在欧美成熟金融市场,这类量化私募策略能取得1%-2%超额回报,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吴开达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随着A股市场趋于理性且机构投资者数量增加,这类量化私募策略未必能够维持较高回报,或令今年私募基金规模趋于平稳增长。

与此同时,今年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能否保持2021年的高增长,还取决于股权投资基金的吸金能力强弱。

“业界普遍认为,今年股权投资市场也将恢复稳健增长。越来越多高净值投资者将更看中股权投资基金能否创造较高的内部回报率(IRR),作为他们继续追加投资的重要依据。”一位国内股权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指出。

量化策略火热的多米诺效应

去年证券类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之所以增加超万亿,量化私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21年多数时候,很多百亿量化私募机构新发产品几乎都是刚面世就一抢而空。”一位财富管理机构业务总监向记者指出。究其原因,量化私募机构较高的业绩回报,令越来越多高净值投资者将它们视为非标资产投资的理想“替代品”。

量化私募产品的高回报与持续热销,无形间令证券类私募基金在去年大部分时间的单月平均销售额达到700-900亿元。

量化私募超额高回报的主要来源,是通过程序化交易频繁捕捉市场错误定价的获利机会,这种策略在散户为主的股票市场往往容易形成较高的超额回报。但去年底以来市场投资风格快速切换与热门股票股价波动加大,导致今年量化私募能否创造较高的超额回报,正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无形间影响量化私募的“吸金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百亿量化私募机构有意识地“控制”资产规模,以降低业绩滑坡风险。

“这背后,一是去年资产管理规模迅猛扩张,导致量化投资策略已无力承载巨额资金管理规模,业绩下滑正变得难以避免;二是我们也注意到量化私募行业的策略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任由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反而造成更大的投资风险。”一家国内量化私募机构投研总监向记者指出,目前他们正在推动量化策略迭代升级,但在新的量化策略面世前,他们将放缓新产品发行募资速度。

吴开达指出,随着A股持续动荡,未来一段时间红利增强量化策略可能会替代“指数增强”等量化策略,成为促进量化私募规模稳健增长的新驱动力。究其原因,红利增强量化策略更侧重精选高股息上市公司进行长期持有投资,其长期超额回报在量化策略里相对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证券类私募基金规模迅猛增长,私募基金的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就私募基金存续管理规模而言,前5大辖区分别是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广东省(除深圳)和浙江省(除宁波),总计占比达到70.02%。

具体而言,上海共有私募机构4536家,管理私募基金数量达到36001只,资金规模为51670亿元,排名首位;北京共有私募机构4297家,管理私募基金数量达到20096只,资金规模为44021亿元,排名第二;深圳拥有私募机构4304家,管理私募基金数量达到20234只,资金规模为23634亿元。

这位量化私募机构投研总监直言,这些地区的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之所以占到全国的约70%,一是得益于国内大量高净值投资者云集这些地区,令当地私募产业持续火热;二是这些地区的金融产业相对发达且金融要素齐全,能给私募机构投资策略迭代升级提供众多专业人才;三是这些地区对私募产业提供相对完善的政策扶持,吸引众多资深投资人才在当地发起私募基金创业。

股权投资基金需靠“业绩”继续吸金

今年私募基金规模能否“更上一层楼”,还取决于股权投资基金与创业投资基金的未来吸金能力。

“去年,股权投资基金与创业投资基金新增规模也大幅增加,一个重要原因是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与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让众多高净值投资者看到项目退出的广阔前景,纷纷加大股权投资基金的配置力度。”前述国内股权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向记者直言。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引导基金纷纷入场,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红利也令不少高净值投资者收获不菲的回报。

投中研究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共有613家中国企业实现IPO上市,其中415家上市公司拥有VC/PE机构入股背景,令VC/PE机构参与率达68%,持续保持在过去10年以来的最高值。就行业而言,人工智能、IT及信息化、医疗健康等热门领域的VC/PE参与率均超过80%,创造可观的项目IPO退出回报。

这位国内股权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直言,这也给私募股权基金今年扩大募资规模奠定良好环境。但他们也注意到,今年二级市场股价波动加大,越来越多高净值投资者对追加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显得日益谨慎——相比去年他们往往冲着政策红利快速敲定投资决策,今年他们则更愿看到股权投资基金创造较高的内部回报率(IRR),再做出最终的投资决策。

在他看来,股权投资基金的募资环境正趋于理性。其中一个日益明显的迹象,就是去年行业头部VC/PE机构新发基金只需两三周就能实现超额募资,今年这些机构需花费更长时间向高净值投资者解析投资策略与项目储备状况,才能赢得后者的青睐。甚至不少高净值投资者在决定追加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前,会评估自己的PE/VC基金组合是否过度聚焦少数几个热门高估值行业,转而决定投资专注其他赛道的股权投资基金,令自身投资组合更加分散化。

多位股权投资机构人士直言,今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资规模将大概率保持稳健增长,但这背后,是VC/PE基金更需要拿出良好业绩“说服”高净值投资者,而不能再依赖“成长故事”与“投资概念”。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证券类私募新备案规模连续两个月超80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4-11-22
险资加码私募股权投资
上海证券报 2024-11-09
中基协:6月新备案私募基金规模560.82亿元 存续私募基金规模20.77万亿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8
偏爱“科创” 险资加码私募股权投资
中国证券报 2023-06-06
万亿市场迎活水 不动产私募投资转型发展启航
中国证券报 2023-02-22
前11个月险资加码私募股权投资超130亿元 密集布局先进制造业等赛道
证券日报 2022-12-14
2021,私募疾驰 资管大潮激浊扬清 规模直逼20万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1-12-28
私募市场头部梯队阵营再扩容 量化私募成年度“黑马”
证券日报 2021-12-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