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金观平:善用审计监督确保重大项目落地
经济日报 2022-01-10 08:05

近日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审计署和省级审计机关审计重大投资项目100多个,揭示出部分项目进展缓慢、高估冒算、多列支出、拖欠工程款、损毁生态等问题,有效保障了中央政令畅通和重大项目落实落地,切实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

重大投资项目一头连着地方经济,一头连着百姓民生福祉,是稳投资稳就业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去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推进“两新一重”项目建设,有序实施“十四五”期间重大工程,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为各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重大项目的进展和实施情况、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项目投入使用实际效果等望闻问切,“治已病、防未病”,能够有效防止财政资金被浪费、挪用,避免重大项目在建设中变形走样,为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落地落实保驾护航。

实际工作中,得益于审计的把脉开方、治病强体,大量沉睡的财政资金被唤醒,多个停滞的重大项目重回正轨。根据2020年度审计整改报告显示,审计部门加强对生态环保资金和项目审计,督促有关地方加强对未按时开(完)工或效益不佳项目的管理,推进90个项目开(完)工或发挥预期效益。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抓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在此背景下,多地加快稳投资步伐,围绕基础设施、重点产业、社会民生等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好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对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通过高质量的审计监督,避免地方以“适度超前”名义盲目铺摊子、乱上项目,造成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进而形成新的地方债风险等,考验着审计部门的工作智慧。

审计机关要把防范化解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瞪大眼睛、明察秋毫,确保资金效益和项目质量。一方面,健全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推进资金管理使用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效,严防挤占、截留和挪用项目资金,真正将宝贵的资金资源用在项目上、用在紧要处;另一方面,加强对项目建设单位资质以及项目建设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切实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见形见效。

查病是为了更好的治病。此次审计工作会议披露的高估冒算、多列支出、拖欠工程款等问题,不乏有“改而又犯”的老毛病,反映出部分地方和单位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不以为意,对整改要求敷衍了事。

打破重要项目建设中屡审屡犯的怪圈,不能仅靠审计机关唱“独角戏”,还需从强化监督合力中求实效。应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各级人大常委会等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监督体系,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挖彻查,对审计整改情况一追到底,真正把财政资金管好用好,确保重大项目建设高效推进、落地落实。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北京2023年财政收支运行平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4
重大项目建设争先更要争效
经济日报 2024-02-24
多地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经济日报 2023-11-26
成渝经济圈发展态势良好,成渝经济圈ETF投资正当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5
多地重大项目火热推进 多种金融工具综合发挥资金保障作用
证券日报 2023-08-11
依法推进审计全覆盖 打造经济监督“特种部队”
光明日报 2023-08-05
地方全力扩投资,18省份今年重大项目投资近10万亿
第一财经 2023-02-27
北京以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今年首批5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