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对于中国基金业而言,2021年是推陈出新的一年。从公募REITs、FOF-LOF到北交所主题基金、增强型ETF,创新基金多点开花,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产品图册;行业人才辈出,朝气蓬勃的“后浪”们走到了投资舞台的中央;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的入局,也为行业带来了新气象。
2021年是积极变革的一年。基金投顾业务的规范,代销机构保有规模的公布,都意在解决“基金赚钱,客户不赚钱”的问题,引导基金持有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以切实增进持有人的获得感。
新年伊始,我们以十大关键词盘点基金业的2021年,并期待2022年基金业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规模新高
行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中国基金行业正跑出发展“加速度”。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11月底,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再度创下新的历史纪录。私募基金规模同样屡创新高,截至11月底,整体规模逼近20万亿元。
和2020年年末相比,公私募基金规模与数量实现了双升。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市场公募基金数量从2020年年末的7913只增长到9152只,规模也从19.89万亿元增长至25.32万亿元。从私募基金来看,截至2021年11月底,存续私募基金数量达12.15万只,管理规模高达19.73万亿元,较2020年年末大幅增加了3.76万亿元。
受益于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公募基金规模在全球的排名也稳步提升。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数据,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中国公募基金全球排位较2020年底再进一位,升至第4位,仅次于美国、爱尔兰、卢森堡,在亚太地区排名第一。
关键词:发行大年
爆款基金频现
火热是2021年基金发行市场的关键词。2021年新成立的公募基金发行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私募基金备案新产品数量也超过3万只。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2021年成立的公募新基金发行总规模为3.02万亿元,这也是继2020年后,公募基金年度发行规模第二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成立的公募新基金数量超过1900只,创下新的历史纪录。
从新基金类型来看,权益基金占据半壁江山,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合计超过2万亿元。爆款基金更是频频出现,2021年共有超过140只新基金一日售罄,头部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展现出强大的吸金效应。其中,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型基金发行首日认购资金逼近2400亿元,在公募基金历史上可谓“天量”。
私募基金备案也迎来热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2021年以来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达到3.61万只,其中证券投资基金备案数量为2.83万只。
关键词:创新迭出
产品版图“开疆拓土”
2021年,公募基金在产品创新领域大放异彩。公募REITs“破冰”,北交所主题基金诞生,以及首批FOF-LOF、首批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首批增强型ETF和首批存单指数基金的相继问世,为市场资金提供更丰富投资品种的同时,也在为公募基金的产品版图“开疆拓土”。
6月上市的首批9只公募REITs产品备受关注。首批公募REITs上市以来受到市场热捧,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9只产品上市以来较发行价全部实现溢价,平均涨幅超过20%。
11月,首批4只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分别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从沪深两市互联互通标的中选取50只股票作为指数样本,聚焦中国核心优质资产。
其他创新产品也为市场投资者提供了不同方向的投资机会:北交所主题基金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小投资者突破资金门槛限制,参与投资北交所上市公司,共同分享中小企业成长红利;首批FOF-LOF的问世打通了FOF的场内和场外交易机制;首批增强型ETF则为被动型产品插上了一双“主动”的翅膀,基金经理可以在跟踪指数的基础上,通过主动选股来获取超额收益;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具有周期短、风险低和流动性高的特点,在货币基金规模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可以作为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有效补充。
关键词:中流砥柱
赚钱效应激发投资者入市热情
2021年以来,随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公募基金的话语权也在不断提升。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为57215.01亿元,这一数额占A股总市值比例为7%,相较于2020年年底的6.29%进一步提升。
多年来,外资与公募基金对A股话语权的争夺,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2017年以来,外资流入加速,持有A股市值与公募基金之间的差距也不断缩窄。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两者之间的差额仅为2621.08亿元,公募话语权一度“岌岌可危”。
此后,基金的赚钱效应激发了投资者的入市热情,权益类基金规模快速扩张,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与外资再度拉开了差距。仅仅在2021年三季度,公募与外资持股市值差距就增加了4230.05亿元。据统计,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境外机构与境外个人合计持有A股市值为35607.43亿元,外资持股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例为4.35%。
实际上,2021年以来,外资流入A股市场的趋势并未放缓。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收盘,2021年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4321.7亿元人民币,创历年新高。
关键词:“后浪”奔腾
年轻基金经理“初生牛犊不怕虎”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28日,管理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包括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的老基金以及四季度以来新发基金规模)的基金经理合计270位,与2020年底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的200位基金经理相比,增长了35%。
其中,不少年轻基金经理凭借突出的业绩表现得到市场认可,管理规模迅速超过了100亿元。数据显示,上述270位基金经理中,有79位担任基金经理的时间少于3年,42位担任基金经理时间少于2年。
年轻基金经理展现出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2021年业绩领跑的前海开源基金崔宸龙、宝盈基金陈金伟、华夏基金钟帅等,担任基金经理的时间均不足两年。
除了年轻基金经理,2021年不少“年轻”的基金公司也获得了市场认可,管理规模增长明显。成立三年的睿远基金,展现了强劲的品牌影响力,旗下第三只公募产品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期混合基金获得千亿资金认筹。该基金以99.51亿元的成立规模,带动了睿远基金管理规模的大增。再加上睿远成长价值、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的基金规模341.37亿元、159.35亿元,睿远基金仅公募产品管理规模就已超过600亿元。
关键词:外资“破冰”
良性竞争激发行业活力
2021年6月,贝莱德获颁公募基金业务许可证,贝莱德基金在上海正式开业。作为首家获批成立的外资独资公募,贝莱德基金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7月,贝莱德基金上报了第一只公募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基金;9月,该基金宣告成立,首募规模近67亿元,认购总户数超过11万户;12月,贝莱德基金的第二只产品——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混合基金获批,并拟于2022年1月发行。
2021年8月和9月,富达和路博迈相继获证监会批复,核准其设立公募基金公司。目前,还有范达基金、联博基金、施罗德基金等多家外资机构在排队申请公募基金牌照。
外资公募的成立会给当前国内公募行业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拥有丰富海外投资经验的外资机构能够为境内投资者带来相对成熟、完善的投资体系,以及更加多元化的产品,从而与本土机构形成良性竞争,提升行业整体活力。
关键词:量化潮起
新生力量崛起
2021年,量化私募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2021年底,量化私募整体管理规模突破1万亿元,聚宽投资、天演资本、衍复投资及启林投资等27家量化私募均进入百亿级私募梯队,相比于2021年初的10家增长170%。
从备案情况来看,量化私募2021年新产品备案颇为火热。据统计,2021年量化私募基金备案数量接近9000只,较2020年的5671只环比增长近60%。其中,百亿级量化私募2021年备案数量超7000只,是量化私募备案的主力军。
不过,在量化私募迎来史上最大增长浪潮的同时,挑战也随之而来。2021年9月下旬以来,规模的快速扩张叠加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多家量化私募业绩出现明显回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量化私募行业规模扩展太快,策略同质化问题逐步显现,整体操作难度显著增加。
在此背景下,头部量化机构掀起“封盘潮”。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共有幻方量化、聚宽投资、灵均投资、启林投资、衍复投资等11家量化私募发布过产品封盘的公告,其中9家为百亿级量化私募。与此同时,多家头部量化私募目前纷纷将工作重心放在策略迭代上。
关键词:投顾疾驰
进一步解决行业痛点
随着破刚兑、去通道、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的推进,财富管理机构迫切需要从卖方销售模式向买方投顾模式转型。作为财富管理机构转型的重要抓手,基金投顾业务也在2021年迎来了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
从监管来看,相关部门正着力完善行业法规体系,促使基金投顾朝着规范化、清晰化、透明化方向发展。2021年11月初,京沪粤三地证监局下发《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拉开基金投顾监管的序幕。此后,相关监管部门陆续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协议内容与格式指引(征求意见稿)》《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风险揭示书内容与格式指引(征求意见稿)》《公开募集证券基金投资顾问服务业绩及客户资产展示指引(征求意见稿)》,对基金投顾监管体系作出进一步完善。
与此同时,基金投顾业务正在加速推进,新的参与者纷纷入场。截至2021年12月29日,已有60家机构获得基金投顾试点资格,其中基金及子公司25家,券商29家,独立三方销售机构3家,银行3家。
已有部分机构正式展业,并借助三方与直营渠道同步推进业务。根据西部证券统计,已有22家机构共计上线219个投顾策略。其中,天天基金上线8家公司72个策略,蚂蚁财富上线11家公司47个策略,京东金融上线5家公司32个策略,直营渠道9家机构上线68个策略。剔除各个渠道中重复的投顾策略,最终合计186个策略上线。
关键词:业绩分化
“黑马”成色十足
2021年,新能源板块表现强势,金融、地产、家电等行业表现惨淡,结构性行情极致演绎之下,权益类基金的业绩出现巨大分化。
从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业绩表现看,领头羊的收益率接近120%,垫底者则亏损约30%,首尾相差约150个百分点。
领跑基金中,前海开源基金崔宸龙管理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和前海开源新经济基金,全年始终重仓新能源行业,业绩表现遥遥领先,均实现了翻倍的年度回报。长城行业轮动、金鹰民族新兴、平安策略先锋、信诚新兴产业等年度回报超过70%的基金,同样重仓布局新能源板块。
行业配置较为均衡的绩优基金则包括宝盈优势产业、大成国企改革、广发多因子、大成新锐产业、华夏行业景气等,这些基金展现了良好的选股能力。
2021年也有部分基金未能把握结构性行情的脉络,以负收益收场。其中,表现最差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亏损幅度达到30%左右。从业绩归因情况看,部分产品收益不佳缘于轮动错位、追涨杀跌;部分产品则由于配置方向表现欠佳,比如港股市场和医药板块2021年表现较弱,相关基金业绩自然欠佳。
关键词:渠道硝烟
基金销售打响流量争夺战
2021年,万亿基金销售江湖硝烟弥漫,以蚂蚁基金、天天基金等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基金销售渠道赶超势头凶猛,向银行等传统渠道发起了挑战。
自2021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逐季公布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以来,蚂蚁基金一直位列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的首位,三季度末规模已接近1.2万亿元;天天基金的非货币保有规模也增长显著,截至三季度末,以5783亿元攀升至行业第三。
不仅是头部机构,一些中小型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也在快速冲刺。在三季度末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排名较为靠前的机构中,环比增幅超过10%的多为互联网渠道,腾安基金、基煜基金等机构的排名均有上升。
随着基金销售机构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这一行业的优胜劣汰也在持续推进。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9日,盈米基金已经超越天天基金成为代销基金数量最多的基金销售机构,代销数高达6864只,天天基金、蚂蚁基金等共计8家基金销售机构代销数超过6000只。然而,代销基金数量仅为个位数的基金销售机构也达到56家,2021年还有多家机构由于受到处罚、实力欠佳等因素被基金公司取消代销合作。
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