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教育方式的反思,真正奏效了吗?
东方网 2021-12-02 13:57

最近有一则新闻刷屏了,曾被称为“东方神童”的魏永康在外地疑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猝死。这篇新闻,最吸引眼球的是“神童”两个字。与此同时,近日,一则宁夏某中学班主任帮28名寄宿生缝洗校服的新闻也引起热议。

两则新闻看似毫无关联,笔者却以为,都蕴含了关于人才培养的话题,即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我们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该怎样培养人。

翻看魏永康的履历,不可谓不光鲜。4岁学完初中课程,8岁进入县重点中学读书,13岁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录取,硕博连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短板暴露无遗,2003年,因欠缺生活自理能力,被中科院劝退。而回看班主任帮缝洗衣服的新闻,也许大多数网友会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学校的一种人文关怀,班主任的行为令人感动。细思之,却也不得不让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师代学生缝洗衣服,的确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但是否错失了一次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良机呢?

由此延伸之,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一个话题:在国家大力倡导劳动教育的今天,我们究竟是该忽视劳动素养的养成,以培养智力尤其是优异的神童为主,还是应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以培养正常的学生为主呢?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近些年来“拼学业”式的教育内卷成为教育主流,鸡娃、鸡家长等现象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是广大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劳动时间、劳动能力、劳动习惯等“多赤字”情况也格外突出。一些家长把孩子学习之外的所有事务大包大揽,甚至家长到校忙不停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地存在。凡此种种,以致于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被忽视,也进而使得广大青少年普遍缺乏主动承担劳动的意识和基本的劳动能力,发生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实际上,国家对此已经重视,2020年发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重量级的文件,这是改变我国当前劳动教育缺位问题严峻现实的积极举措。文件的精神要义在于,倡导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劳动教育方式提出要求,从指导低龄学生对个人生活物品进行整理、清洗,到培养大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国家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公共服务意识等等,都有具体涉及。

但就现实来看,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虽然当前“双减”政策下,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教育焦虑有所纾解,但毋庸置疑,随着日益严重的婚姻焦虑与就业恐慌等其他因素的出现,家长的焦虑始终如影随形。与劳动教育相比,家长更愿意孩子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学业、特长学习中去,让孩子“去劳动化”发展。

而相较于家庭层面,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客观讲,时下虽然无论从国家大气候还是学校小气候来说,都为营造重视劳动教育氛围、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条件,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思维等影响,劳动教育为所谓主科的语数外等主科课程让路,劳动教育深入推进存在一定程度形式化的问题等等仍或多或少存在。

鉴于此,社会各方亟需再进一步形成合力,加大改变现有的“温情”教育模式的力度。家长要切实转变把孩子当宝的“育婴式”教育思想,适时适当地学会让孩子参与必要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学校要结合“双减”政策,阶段性地开设一些技能培训、实践制作等多样性劳动教育,真正让孩子做到全方位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从社会的长期健康发展来说,与所谓的“神童“相比,我们可能更应该看重的是先把孩子当作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去健康正常培养,避免畸形“人才”悲剧的再次发生。

文/梁伟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 | 让劳动的种子在“摆摊售卖”中开花结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1
上好劳动这门成长必修课
人民日报 2024-09-03
提升生活技能,首先须重视劳动教育
光明日报 2024-05-24
全总、教育部联合实施“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
光明日报 2023-07-24
北青快评|数字时代为何还要开展劳动教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9
深圳:10区59所学校展示劳动教育成果 探索构建劳动教育的“深圳模式”
南方都市报 2022-12-15
北青快评 | 劳动教育“独立成课”后该怎么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08
福建推进劳动教育 鼓励孩子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
中国教育报 2022-02-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