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BY ART MATTERS 之馆、BY ART MATTERS RESIDENCY 之驻、BY ART MATTERS MARKET 之市组成,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宣布将于2021年12月11日携开馆群展“从无到有”(A Show About Nothing)正式与观众见面。位于天目里园区1号楼,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依据国际美术馆标准打造,是国际著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工作室主持设计的全球第33座美术馆。作为OōEli天目里园区的能量中心,这里将聚集国内外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也为其感知、探索及创作提供动力与助力。
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图片左一建筑)及天目里园区 摄影:朱海
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的建筑空间由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RPBW)的创始合伙人、普利兹克奖得主伦佐·皮亚诺担纲设计,而这也是他在中国承接的首个项目。以令建筑“恒久”和“轻盈”的设计理念,为中国公众打造的一座建立超越地域性与传统方式的艺术体验,构建国际文化交流与对话平台的当代艺术机构。美术馆所在的杭州OōEli天目里园区历时八年精心打磨,是一座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的建筑集群,由17栋单体建筑围合一个中央广场而成,包含美术馆、艺术中心、演出空间、设计酒店、时尚概念店,更汇集以独一性、趣味性、艺术性为导向的商业合集,希望为城市生活启迪更多可能。伦佐·皮亚诺为天目里设计了一座红色桥梁作为入口,寄希望以此连接居住者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连接起生活与艺术。
致力于在杭州为观众呈现一座世界级的当代艺术机构,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主体建筑面积约6000平米,包含约1500平米、拥有完整自然采光系统的主展厅及报告厅等其他配套设施等组成的主展示空间。而位于天目里17号楼的驻留中心BY ART MATTERS RESIDENCY 之驻也占据了约1500平米的独立空间。在设计初期,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的杭州考察之行,让他们从本地的树木、茶园以及自然环境中发现了这座城市独具的场所精神。以“自然且表里如一”的清水混凝土“写诗”成为设计之初的选择,伦佐·皮亚诺把清水混凝土定义为“浇筑石块”——一堆零碎的石块经由水泥连接在一起,如果一切恰到好处,就能再次形成石块,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BY ART MATTERS RESIDENCY 之驻建筑外观局部 摄影:朱海
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建筑采用钢框架结构,室内空间划分灵活多变。美术馆层高7.6米,为无柱空间。首层采用框架式玻璃幕墙以实现轻盈通透、建筑物漂浮的效果。3层为采光筒顶、拉膜结构和景观屋面,天窗直径为2米,轻盈的“帆”结构所具备的优越透光性能令其在视觉上更加轻盈;其几何造型经过3D软件的深度推敲,以更好地适应杭州全年的日照规律,更运用了天然光导系统,在屋面设置采光筒及配件,将天然光引入室内,与室内顶棚处的人工照明相结合,既赋予展览空间一流的艺术作品展陈能力,也为其添加了多样化的感官体验。
单片长度达 56 米的大体量清水混凝土墙壁与大尺度钢柱被置于建筑外围,以强大的结构张力表达了“结构即建筑”的设计理念。4-7 层为私人藏品展厅、报告厅、图书馆等大空间,局部为仓库和办公空间,大空间通过“钢斜撑 + 钢柱”形成造型简洁的无柱空间建筑。而建筑幕墙的设计是以布样的经纬纱线纹理为基础,阳极氧化铝板让建筑拥有材料天然的柔和色泽,凹凸肌理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射效果。
位于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屋面的采光筒及配件 摄影:朱海
除了艺术展示空间之外,建筑屋面也种植了杭州代表性植物——茶树。多层次的空间绿化既丰富了景观造型,也起到了遮阳、保温、隔热的作用,并与围合出的巨大中央绿化庭院——绿色植物覆盖的天目里“柔软内核”交相呼应。而当观众沿着通过斜坡和台阶向下沉庭院延伸的绿植,还可触及下沉庭院、地面植被、镜面水池等丰富的景观元素。它们共同欢迎公众,令公众在光与影相互交织而有机串连的空间中走进艺术。而在美术馆商店BY ART MATTERS MARKET 之市中,公众也可寻得各类充满奇思妙想的艺术商品及展览相关衍生品,让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更加亲近。
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图书馆空间 摄影:wenstudio
作为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的首个展览,“从无到有”将于2021年12月11日至2022年5月向公众呈现。开馆展概念由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馆长弗朗切斯科·博纳米(Francesco Bonami)提出,意大利知名策展人斯特凡诺·科利切利·卡戈尔(Stefano Collicelli Cagol)与孙熳及吴天共同策划,汇集了卡迪·诺兰德(Cady Noland)、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耿建翌、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提诺·赛格尔(Tino Sehgal)、小野洋子(Yoko Ono)等三十余位国内外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与根据空间特性创作的委任作品。通过他们从“无”这一关键词汲取到的灵感,展现出“无”的力量和它经久不衰的魅力,也试图揭示出当代艺术潜藏的虚无,其含义和幕后的规则。展览同期还将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共项目和导览,以及相关历史文献的呈现。让观众在漫游展览的同时,也通过不同的方式介入到展览主题中。
展览海报
在“从无到有”展览的场域中,观众将在艺术作品“有”的帮助下,通过自身身体的参与启发五感(视、听、触、嗅、味),进而打开感知之门,感受空间中难以察觉的细微之处,并获得不可再现的独特体验。除了对展览主题的挖掘,在展览中出现的作品亦透过虚无思考艺术,尤其是艺术的在地性。美术馆空间届时亦将转变为激发思考的公共艺术空间,为公众构建一个开放、可持续的艺术现场。
编辑/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