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问题进小学调查问卷?!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到底该怎么做
教育圆桌 2021-11-20 18:36

这两天,一条消息在全网刷屏,成为热门,“上海长宁小学生问卷涉自杀”的话题引起争议。

“最近一周,为了自杀,你的准备行动完成得怎么样?”

“最消沉、最忧郁的时候,为了自杀,你的准备行动完成得怎么样?”

……

这一连串的问题,出现在上海长宁区一所小学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中,多个涉及“自杀”内容的问题引起了家长的不满。

在另一份网传家委会致学校的建议书中提到,家长质疑问卷不合理,做完调查问卷后,部分孩子对自杀兴趣不减反增。

11月18日下午,上海长宁区委宣传部透露,目前教育局正在调查处理。今天上午,上海长宁区教育局就此发布情况通报,该教育局已要求停止该调查问卷工作。经初步核查,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该教育局相关科室对问卷内容审核把关不严,引发学生困惑和家长担忧,对此上海长宁区教育局致以诚恳的歉意。

大家都知道,日前,教育部答复全国政协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在回应中,提到“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心理档案,评估心理健康状况,对异常结果重点关注。

可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度关注。网上有消息称,上海长宁区做法也是为了回应这一政策。其实,这个心理健康测试问卷的初衷是好的,也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却在操作层面出了“问题”。

不得不说,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作为一种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方式,是很有意义的。但大规模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涉及学生隐私,内容敏感,真是需要慎之又慎,把握好尺度。

怎样的心理健康问卷才适合走入中小学的校园,且能够真正对学生有益?北京丰台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程忠智主任跟圆桌小编分享了心理测试问卷应该如何制定。

程主任告诉教育圆桌小编,心理健康测试问卷需要在量表的科学选择、施测的规范等方面谨慎再谨慎。

程主任提出了心理测试四个原则:

第一:问卷选择非常重要。目前心理测评提供机构非常多,仅测抑郁的量表就有很多种,如果选择不好会产生副作用。选择测试量表后要进行试测,保证问卷要符合中小学生的发展阶段特点。不同年龄要设计不同的问卷内容,小学、初中和高中生等各不相同。

第二:测试之前一定要征得家长的知情与同意。学校应做好动员,将测试的意义、目的告知学生家长。

第三:学生大规模心理普测不适合直接使用“诊断量表”

1、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要分两步走,不能“一刀切”。面对大规模的学生心理测试量表要先使用普通量表,开展全员监测。比如,可通过问题了解学生最近是否与同学闹矛盾,家庭是否发生了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事件等;可使用量表,了解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是否能够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也可使用社会支持系统量表,了解学生遇到情绪困境时,是否可以找到倾诉对象,或者帮助解决困境的家长、老师、同学等。“这些都是比较温和的测评量表,不会涉及敏感问题,但却可以了解学生一部分心理情况,这些都是适合普测的量表。”

2、如果普测中发现学生情绪状态持续不好,身边正发生重大事件、且学生本身心理韧性不高又没有可倾诉、支持的对象,则可进入第二步,即第二阶段,这部分学生才可能用到诊断量表,但使用时也要谨慎,要结合心理老师、心理专家的实际观察,最终给出初步评估意见。 

第四:测试卷内涉及的周期不宜过长、且测试结果要迅速出炉

程主任介绍,对于心理测试要科学施策及解读。一般测试卷内的涉及时间不宜超过两周。比如,问题中提到“近两周内有没有遇到重大难题?”而不能用“近一年内有没有遇到重大难题?”。 过长的周期会导致测试结果失去意义,可信度不高。有的学生曾经有过,但很快消散,就不构成心理问题。同时,测试结果要在短时间内出炉,否则会延误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及时干预。

圆桌小编在咱北京中小学也了解了一番,得出的结论是,对学生心理测试要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测试结果严格为学生保密。

“一般情况下,对全体同学的心理测试都非常谨慎,轻易不做。因为涉及学生隐私以及容易引起学生、家长的担忧和揣测,所以只要测就要让家长知晓且同意后才进行。”一位中学心理老师跟圆桌小编还原了疫情期间该校做过的一次全校心理健康测试流程。

首先,问卷采用权威且编制好的量表,内容均由专业人员设计。

同时,学校会针对此次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在学校内组织专门培训,老师和学校领导都要参会。比如如何保护学生的隐私、老师们如何进行调查、通过何种渠道告知家长等。

此外,问卷调查结束后,问卷调查结果不告知学生,仅有心理老师等专业人士才有权产看结果。

另外,这位心理老师告诉圆桌小编,心理测试只是一个初步的筛查,如发现有学生出现不太正常的数据,心理老师会进一步跟班主任进行访谈,跟学生做咨询。不会因为简单的一个结果去判定孩子心理不正常,调查问卷仅是一个参考方式。

另一位每学年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的学校心理老师告诉圆桌小编,学校每年对学生采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测试MHT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都会根据上一年学生整体情况更换心理调查内容,比如对学生做幸福感、家庭环境、心理弹性,社会支持、抑郁测试等方面心理调查。

这位老师坦言:“为了不给学生造成负面暗示,关于抑郁心理测试的调查,学校将抑郁测试的抬头都改成了情绪测查量表。这个表中不可避免地也会涉及自残等题目,但都仅限于情绪、念头等层面的问题。只体现倾向性。”

当发现学生有抑郁等苗头时,心理老师会根据测试结果和访谈确认孩子情绪状态,然后根据孩子反馈情况,在遵守保密情况下跟班主任沟通,班主任会给多的关注,从提升学生价值感和成就感。心理老师也会设计归因方式,成长型思维、情绪调节、生涯规划、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系列课程,帮助学生从认知上进行调整。对于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干预,进行家长访谈和干预。特别严重问题的会告知家长,建议家长去专业医院进行进一步的筛查及处理。

在圆桌小编的了解过程中,不少老师都坦言,目前孩子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有点严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受到更大的关注。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上,“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发布,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其中重性抑郁障碍占2.0%。

【提示】

家长如何发现自己的孩子可能存在心理问题?

丰台二中心理老师刘海连老师告诉圆桌小编,其实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是有一些表现的。家长在日常如发现孩子存在以下问题,则有必要适时与心理老师进行沟通咨询。

1、长期自我否定、不能自我接纳。

2、孩子长期情绪低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

3、存在过激的情绪反应

4、不能正常接受现实,逃避现实,不能接受现有的生活和身份。

5、无法接受自己作为学生的角色,不能正常参加集体活动,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

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

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支持,要适时求助于心理老师,在家庭中,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对一些共同的家庭时光,将更多的情感倾注在他们身上。增强学生心理能量。“孩子的心理能量强了,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就不容易崩溃。”刘海连老师说。

如果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要适时与心理老师沟通,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则要积极到专业机构进行治疗。

学生如何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北京十八中陈文凤老师:拥有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学生能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意义感和价值感就会帮助学生调控心理。要多运动,运动可以改善抑郁焦虑情绪,运动可以调节前额叶皮层内的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化学物质,让我们感受到愉悦感。遇到问题要积极寻找社会支持,比如,向老师、朋友诉说。学生还可以通过记录感恩三件小事、记录自己成就事件等小方法提升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如果超过两周的自我调节不能够缓解情绪困扰,需要寻求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

 “目前,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都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要求,非常切合实际,需要在工作中加大力度。”程忠智也向圆桌小编透露了目前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第一:中小学学校心理课必须开齐开全,这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预防非常重要。有时课上老师的一句话、同学一个观点就能让一些同学从不好的情绪和境遇中走出来。同时学校也要做好校园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测试可以做,但不是本质的办法。本质的办法还是学校日常的心理课和心理咨询。”

第二:学校中必须必须配备专职心理老师,心理课必须由专职心理老师来上。但目前在学校中,专职心理教师的配备还不够。

第三:区域的心理辅导队伍的补充非常重要,目前北京致力于建设市、区、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区级心理辅导资源的配备非常重要。在学生面临心理危机需要干预时,区级心理辅导人员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也能更好地对学校心理咨询进行指导和督导。

第四:学校内不仅要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学校的班主任、学科教师、校领导等都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常识,都需要进行专业心理课程辅导,营造全员育心的校园环境。

第五:家长的意识也要增强起来。很多时候,家长不重视也是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时孩子自己都希望能够去心理门诊、专业机构看病,但家长却不以为然,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越发严重。

▲扫二维码获取更多新鲜教育资讯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武文娟(部分内容摘自网络)

编辑/毛羽

相关阅读
校园心理健康,需要过五关
半月谈 2024-04-29
家校医社携手,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光明日报 2024-02-22
教育部要求每学年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
法治日报 2024-01-13
教育部要求每学年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
法治日报 2024-01-13
孕期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北京妇幼健康服务 2023-10-13
十七部门发文: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 中小学每校至少配1名心理健康教师
南方都市报 2023-05-30
教育部部署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坚持预防为主 关口前移
教育部网站 2023-05-17
如何让心理健康体检触达更多“沉默的”人
解放日报 2023-03-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