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填补词典类App的监管空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12 15:00

在手机App上查单词、背单词,已成为当下大学生、中学生及英语学习爱好者的习惯,APP上的电子词典几乎取代了大部头纸质词典。但据新华社报道,不少动辄用户使用量过亿的英语学习类App,频频出现拼写、音标、翻译等内容错误。

比如,在某款词典类App上查询“学制”的英语词汇,结果显示为eductional systme。而查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中“学制”词条,显示结果为educational system。该款词典类App关于“学制”的英语词汇,两个单词均出现拼写错误。类似的拼写、翻译、音标、词语搭配等错误,在一些词典类App中并不少见。

这些年,连个别权威的纸质词典都曾被人质疑存在错误,更何况词典类App?纸质词典有误,并不能成为词典类App可以出现错误的理由。词典类App不能单纯被当成一般电子产品或软件来看待,它发挥着与出版社出版的纸质词典一样的辞书工具功能,也是“不说话的老师”,帮助使用者释疑解惑。比起纸质词典,词典类App具有查询快捷、方便携带、功能丰富的特点,几乎将许多大部头纸质词典取而代之。故而,词典类App同样要精益求精,对得起大中学生及英语学习爱好者的信任。

错误百出的词典类App,相当于是大中学生及英语学习爱好者学习路上的陷阱,使他们学习了一些错误的单词、翻译、发音、语法等。比如一款背单词App,据报道,从2012年至今,几乎每年都有网友报错,错误内容涉及音标拼写错误、重音错误、发音与音标不对版、英式发音与美式发音混淆等。像这样的词典类App,哪里是评判知识是否正确的利器,不要说成为读者学习、工作、成长的好帮手,甚至会造成误人子弟的不良后果。

对误人子弟的词典类App,开发方首先应反思自身问题并予以纠正,任何文化产品都必须以优质内容赢得读者信任,塑造在行业和公众中的美好形象。词典类App对同一个词条的释义,既有该App被授权使用的权威出版词典的词条释义,又有App自行编纂的释义,被网友发现的错误往往集中于后者。故词典类App应在编撰、审读等环节严谨再严谨、用心再用心。为适应移动端发展趋势,软件开发商可与辞书出版商加强合作,以保证辞书授权合法、内容规范。

监管方面也要填补空白。对于词典类App的内容,市场监管与教育部门都声称无权监管;出版部门则称,只能查处涉及侵犯版权的问题。故专家建议,应通过修订出版法规,明确电子词典内容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管理部门,严格市场准入条件。监管措施甚至可细化到,要求App运营方在显著位置标注“翻译内容无法确保完全准确”的字样,对学习者起到提示作用。用户数量巨大的词典类App应重点监控,对于存在严重内容缺者,必须及时督促下架。

当然,词典类App使用者也没有必要完全抛弃纸质词典,知乎上有个提问:“用纸质词典查单词会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吗?”有人回答,查纸质词典当然耗时间,但绝对不浪费时间。有人表示,如果是“学生党”和“考试党”,固定时间学习,自制力又较差,妥妥地纸质版别犹豫。还有人认为,纸质词典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形成自己的独有标注。看来,纸质词典仍有较多的优势。

文/何勇海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