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大山雀”
北京青年报 2021-09-29 07:30

近日,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国智库和研究机构联合发布“2021全球农村金融技术创新榜单”,浙江网商银行的卫星遥感信贷技术“大山雀”入选。该技术已入选农业农村部推介的“2021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其原理是通过解析卫星影像,识别水稻、小麦、苹果、猕猴桃等作物的种植面积,预测产量产值,给予农户合理的贷款额度,多地数十万农户由此成功获得贷款。

以数字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动金融服务下沉,让农村数字金融真正成为惠及众多农户的普惠金融,“大山雀”卫星遥感信贷技术提供了一个精彩的案例。最近各地举行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展示了多种农村普惠金融创新技术产品模式,如湖北潜江、荆州等地推出小龙虾产业专项贷款,帮助小龙虾产业带头人克服资金短缺困难,探索新的养虾模式;江苏金湖县将蚂蚁区块链技术用于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提供土地流转相关材料即可网上贷款,等等。

脱贫攻坚历史任务完成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工作重心转向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对资金的需求不亚于脱贫攻坚,亟需大量金融资源继续投向农业农村领域。据统计,2020年我国各类贷款达173万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仅32万亿元,农民和农业企业“贷款难”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农户征信记录较少,可用作抵押物的资产也较少,金融机构难以对农户的信用信息、资产信息作出科学认定,难以精准审核并快速放款。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正在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为解决农户“贷款难”提供了更多便利。职能部门、互联网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通力合作,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精准获取农户信用信息和资产信息,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各种质押抵押贷款,土地经营权、农作物预测产量产值等可作为有效抵押物获得贷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鼓励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门发布《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部署开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工作,借助数字化技术减少金融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精准匹配资金需求,降低农民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门槛,缓解农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等问题。

根据《指南》,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主要包括便捷金融服务、涉农信贷服务和新型农业保险。其中涉农信贷服务要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开展收益权、承包权、生产对象、不动产等评估授信,为农户提供免担保、纯信用、广覆盖、低门槛的贷款业务。目前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势头强劲,如中国邮储银行已在县域及以下设立4万多个网点,被称为“最下沉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基本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被称为“村口银行”。

金融是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的一大关键,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是夯实做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一大关键。有了更多“最下沉银行”“村口银行”,有了更多“大山雀”那样的数字创新技术产品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路定能越走越宽。

文/郭海英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