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手术不断精进,还更多患者视觉自由
健康中国 2021-06-19 17:30

提到近视矫正,大家脑中反应出的可能是常见的框架眼镜、隐形眼镜,或是治疗用的角膜塑型镜。但如今,近视手术越来越被大众接受,它相当于用激光在角膜上切削出一副“镜片”,让更多近视患者享受自由的视觉。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行涛教授团队,致力于近视矫治手术相关研究,在近视手术中实现了全飞秒技术与晶体植入技术(ICL)的多项突破,不仅让患者“看得清”还要“看得舒服”,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视觉质量的同时,也为角膜营养不良和圆锥角膜等可致盲性眼病治疗带来新希望。团队近视手术创新与应用相关研究获得202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打磨“镜片”

让手术更安全更精巧

眼科领域的近视矫正技术被很多人熟知,其微创术式之一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简称全飞秒(SMILE)手术。

该手术按照目标矫正屈光度数、角膜帽深度等预设参数设置,在角膜层间实施两次不同深度的激光扫描,在角膜基质层内制作微透镜,再通过2毫米边切口,将透镜取出,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全飞秒手术较传统准分子激光手术难度更高,同时手术器械需多次进出透镜前后界面进行分离及取出,增加了手术并发症风险。

为了进一步提高SMILE手术质量,周行涛教授团队首创激光透镜分离和取出新技术——连续环形撕镜(CCL)技术。简化了透镜分离的手术步骤,可以降低器械对角膜组织的分离侵扰,保持透镜边缘完整性,进一步提升手术微创性及效率。

另外,CCL技术的精准操作,也可获得光学质量更高的角膜基质透镜,可将取出的基质透镜作为移植材料,为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扩张性角膜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变废为宝

对付“视力杀手”有新招

圆锥角膜是以角膜扩张、变薄向前突出呈圆锥形为特征的一种角膜病变。该病在青少年群体中多发,在早期常被当做单纯的近视或散光而延误诊治,重则形成不可逆的视力受损,因而圆锥角膜也被称为沉默的“视力杀手”。

国际上通常采用传统的角膜交联手术治疗进展性圆锥角膜,但角膜厚度要求在400微米以上,严重者需施行板层角膜移植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但由于角膜供体紧缺,限制了这一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

周行涛教授团队利用以往飞秒激光近视和远视手术中原本废弃的角膜组织透镜,通过首创的激光表面镜联合PTK激光治疗浅层角膜营养不良。团队中的赵婧博士首先报告的这一技术,为该类患者提供全飞透镜移植,可推迟或避免传统角膜移植。团队李美燕博士则报告了透镜通过联合角膜交联治疗进展性圆锥角膜。

借助这一创新技术,不用切开角膜,只需要选取大小合适、厚度适中的透镜,覆盖于治疗性激光切削后的角膜基质床表面,不需要缝合,在3~5天内角膜上皮就可完成重塑,保持透镜存活。手术安全可行,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角膜表面规则性,推迟角膜移植时间,还减少了手术创伤,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周行涛教授团队还首创了层间激光凹透镜、激光透镜联合角膜交联技术。该技术在角膜基质层制作一个微小切口囊袋,将个性化的透镜植入基质囊袋内,达到矫正屈光不正及治疗圆锥角膜的目的。

团队率先开展人眼飞秒透镜自体移植矫正远视的临床研究,手术安全有效、稳定性好,解决了患者长期双眼度数差距大、视疲劳的问题,并建立屈光效应预测公式指导临床应用。该研究为层间透镜植入再利用的研究及临床推广奠定了基础。

不断突破

引领学科持续发展

以往近视矫治评估主要聚焦于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不仅需要让患者“看得清”,还要“看得舒服”。

针对这些难题,周行涛教授团队率先建立近视激光透镜技术的角膜结构-光学功能评估体系。他们以生物力学改变为切入点,提出透镜术、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即表层手术LASEK)、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飞秒LASIK)等三类主流手术方式对角膜结构形变参数的影响,建立了透镜术后基于角膜生物力学改变的眼压校正公式。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不同种类手术方式后情况,发现近视激光透镜术引起的角膜基质细胞凋亡及增殖炎症反应,均较飞秒LASIK轻微,术后屈光回退风险更小。另外,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连续观察人眼术后神经纤维、基质细胞变化,阐明了创伤修复规律,为规范制订和参数设计提供依据。

视力好不代表视觉质量好,而追求更好的视觉质量是目前国内外眼科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之一。

角膜物理结构改变和创伤修复过程,可引起复杂的角膜光学功能和视觉功能变化。团队通过主观与客观检查相结合,从眼表参数(泪膜、角膜知觉、神经纤维)、有效光学区、偏中心、眼内散光等多个角度研究角膜光学功能和视觉功能变化规律,指导临床手术设计。

通过物理矢量方法分析散光,团队率先提出对于高眼内散光者应综合角膜地形图和主觉验光,选择手术方式和设计手术方案。此前,眼内散射对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并没有被国内外研究者们重视。团队提出,近视激光透镜术后眼内散射的暂时性改变可致恢复早期视觉异常,对术后眼内散射相关视觉质量影响的连续跟踪研究,得到了评审同行的高度重视。

作者:健康报记者 胡彬

来源:健康中国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孩子对手机、平板比爸妈还亲?致盲风险已埋下!
北京妇幼健康服务 2024-09-18
暑期迎来“摘镜”热 手术能治愈近视吗?
工人日报 2024-08-03
暑期迎来“摘镜”热,手术能治愈近视吗?
工人日报 2024-08-03
想趁暑假摆脱“眼镜一族”?先来了解近视手术的四点误区
健康上海12320 2024-08-01
家长看过来!近视矫正方法有哪些?暑假期间,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科学用眼?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4-07-28
暑期又现“摘镜潮” 医疗专家提醒:近视矫正手术不是“美容术”
南方日报 2024-07-04
配眼镜、做手术……应对近视,别忽视这些细节!
大众医学杂志 2024-07-03
青少年近视率67%!该拿近视怎么办?
疾控U健康 2023-10-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