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有哪些特点亮点?本次任务有何意义?权威解读
“学习军团”公号 2021-06-16 10:55

微信公众号“学习军团”6月16日消息,今天上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今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解放军报记者的提问。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整体规划。作为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本次任务有何特点和意义?

季启明: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这11次任务紧密关联、环环相扣。近期成功发射的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已形成组合体在轨运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入轨后将与核心舱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总体看,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主要特点:一是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改进后的长征二F运载火箭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停靠能力。改进了返回技术、进一步提高落点精度,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二是将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通过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生活3个月,考核验证再生生保、空间站物资补给、航天员健康管理等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的各项保障技术。三是将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的设备安装、维修维护等操作作业。四是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上述这些技术的突破与能力的验证,将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及应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

神舟十二号任务作为我国空间站建造的首次载人飞行,承上启下,十分关键,任务实施期间恰逢党的百年华诞,工程全线注重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特别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建设发展的辉煌历程中汲取经验力量、提振信心斗志,正在以高昂的精神状态,紧张投入到任务各项准备中。

记者:距离上一次载人飞行已有近五年时间,请问此次神舟十二号飞行中,航天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他们为此都做了哪些准备?

季启明:根据任务安排,神舟十二号飞行中,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完成四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要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二是要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进行两次出舱活动,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三是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四是要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按计划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

五年来,根据空间站阶段任务特点要求,开展了航天员乘组选拔和针对性训练工作。本次任务航天员乘组选拔按照“新老搭配,以老带新”的方式,结合航天员飞行经历、相互协同能力等方面,选拔出飞行乘组和备份航天员。周密制定了航天员训练方案和计划,扎实开展了地面训练和任务准备,每名航天员训练均超过了6000学时。特别是针对空间站技术、出舱活动、机械臂操控、心理以及在轨工作生活开展了重点训练。目前,航天员乘组已做好了执行任务的各项准备。

记者: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组合体目前状态如何?组合体为首批入驻航天员乘组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哪些保障条件?

季启明: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入轨后,已按计划完成了9类42项测试,主要包括平台基本功能、交会对接、航天员驻留、机械臂爬行与在轨辨识、出舱功能以及科学实验柜等测试内容。截至今天,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组合体已在轨运行18天,目前状态良好,平台设备工作正常。组合体已调整到高度约390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建立起交会对接姿态和载人环境。经分析确认,组合体满足与神舟十二号交会对接以及航天员进驻的条件。

天和核心舱提供了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保证航天员日常生活起居。航天食品方面,配置了120余种营养均衡、品种丰富、口感良好、长保质期的航天食品。就餐区域配置了食品加热、冷藏及饮水设备,还有折叠桌,方便航天员就餐。锻炼区配备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用于航天员日常锻炼。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和视频通话设备,可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和收发电子邮件。载人环境控制方面,相比前期载人飞行任务,空间站核心舱配置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包括电解制氧、冷凝水收集与处理、尿处理、二氧化碳去除,以及微量有害气体去除等子系统,能够实现水等消耗性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

记者:请介绍一下中国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有关情况。未来,中国是否会邀请其他国家参加空间站上的科学研究、技术试验等工作?是否会有其他国家航天员与中国航天员一起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

季启明:外层空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载人航天始终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愿意与世界上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一道,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工程自立项实施以来,在航天器技术、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员选拔训练等领域,与俄罗斯、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家的航天机构,以及联合国外空司、欧空局等国际航天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进入到空间站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与广度。计划在空间站功能拓展、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外航天员联合飞行、技术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使中国空间站成为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

为此,中国空间站已做好了相应准备,并开展了相关工作。比如,配置在核心舱和实验舱上的科学机柜,均配备了标准化的载荷接口,具备开展各类科学实验国际合作的能力。2016年以来,我们与联合国外空司合作,面向所有联合国成员国征集有意搭载到中国空间站的合作实验项目。目前,已遴选出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后续,我们还将与联合国外空司紧密合作,适时发布第二轮合作机会公告。同时,我们还正在与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家,围绕在空间站开展基础物理、航天医学、空间天文等领域的空间实验进行双边合作交流。

中俄在载人航天领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曾经开展了多项富有成果的合作。在现阶段,双方围绕近地轨道空间站和载人深空探测领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交流,正在沟通酝酿开展更多的合作。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共同实施更多的联合实验项目,为人类探索外空做出两个航天大国应有的贡献。

至于中外航天员联合飞行,已经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向我们提出了合作意愿,对此总体上我们持欢迎态度。相信在中国空间站建成后,也就是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中外航天员联合参加中国空间站的飞行。

记者:进入到空间站阶段,载人航天的发射和返回任务将保持高密度、常态化,外界对于运载火箭末级残骸和寿命末期的载人航天器再入大气层比较关注,请问你们对此作了哪些安排?

季启明:我国政府一贯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愿与有关各方一道,为促进和平利用外空、维护外空安全做出共同努力,愿意同各国就人造航天器残骸、空间碎片问题开展更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确保外空活动的长期可持续性。

运载火箭末级经过轨道高度的自然衰减最终再入大气层销毁,是目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各型火箭末级均已采用了钝化技术处理,不会在轨道上发生爆炸而产生空间碎片,末级绝大部分组件将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对航空活动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极低。前期,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和长征七号遥三火箭发射后,我们密切关注火箭末级再入情况,组织进行了严密监测,在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定期对外发布火箭末级的轨道参数,及时发布了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和长征七号遥三火箭末级残骸的再入时间和落点预告,履行了相关国际义务。

天舟货运飞船在完成预定任务后,将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销毁,极少量残骸陨落南太平洋海域,神舟载人飞船的推进舱与轨道舱在再入大气层时也将烧蚀销毁,不会对地面造成危害。

记者:中国建设自己的空间站目的是什么?与早期国外空间站和目前国际空间站相比,中国空间站自身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季启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最大、要求最严的一项系统工程。早在1992年,中国政府就制定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建成空间站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在突破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活动、交会对接、推进剂在轨补加等一系列载人航天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十年的攻关研制,空间站已进入到在轨组装建造阶段。

可以说,建设和运营空间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近地轨道建造和运营空间站,可以长期开展有人参与的、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能够极大地促进空间科学、生命科学等空间技术发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运营将为人类开展深空探索储备技术、积累经验,是中国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外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积极贡献。

中国空间站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但也有后发优势。在论证、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独立自主、以人为本、兼容并蓄、持续发展,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总体看,中国空间站功能齐全、技术先进、规模适度,在可靠性安全性、舒适宜居性、综合效能、兼容拓展以及信息、能源、动力技术和运营费效比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空间应用方面,有望取得若干具有重大价值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

编辑/周超

相关阅读
筑梦“天宫”|今日发射!神舟十七任务有何看点?
澎湃新闻 2023-10-26
神十六太空“出差”人员确定 本次任务有哪些看点?一文速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5-29
从神十二到神十五 中国空间站载人飞行任务不断刷新在轨驻留纪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1-28
中国空间站今年将全面建成 首次实现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
中国青年报 2022-03-04
中国空间站航天员乘组年内将在轨“换班”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2-09
中国空间站挺进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10-28
“太空出差”任务都有啥?三人组又有怎样的“约定”?
新华每日电讯 2021-10-17
打赢空间站技术验证阶段决胜之战
北京青年报 2021-10-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