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新时代诗歌要反映社会变化
中国新闻网 2021-05-27 08:22

“新时代,诗人应善于取日常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技术入诗,使诗歌与时代紧密结合,切实反映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种种变化。”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杨克25日在广州指出,诗歌写作在选用意象时,不能局限于自然之物。

当日,由广州市文联主办,广州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承办,联合市内红色文化场馆开展的“学党史 传经典 推新作”系列主题阅读活动正式启动,该系列活动将由16场读书沙龙组成。

首场活动在广州市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作为知名诗人的杨克,以“新时代诗歌写作”为主题,围绕亲身经历与代表作品,分享了诗歌创作中的心得感悟。现场主持人、广东省朗诵协会副会长杨芳深情朗诵了杨克的最新诗作《听见花开》,该诗共11小节,以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地标景观与市花为意象,结构紧凑,想象奇特,语言极富张力。

随后,杨克向现场观众分享了作品《听见花开》和《大湾区的天空》的创作体会。他指出,诗歌写作的关键在于发掘新角度,以平常事物带给读者全新的审美体验。《听见花开》选取大湾区各城市市花作为意象,生动展示了大湾区11个城市百花齐放、“潮起正扬帆”的多彩面貌;而《大湾区的天空》以区域内的机场与航班密度为切入点,通过描绘大湾区的空中景象,绘就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壮丽画卷:“一条巨龙脚踏七彩祥云/正羽化成仙,珠江,香江/濠江,合力把南海掀起如同飞毯”。

诗歌写作如何发掘新角度?杨克认为,写诗歌应该少用概念,多用意象。中国古典文学向来重视意象,由此形成了独特的“主情”传统,大量优秀诗歌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独特审美韵味。新诗创作也应向古典诗歌汲取有益营养。

具体到创作中,杨克以《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一诗为例与市民们分享。据悉,该作品选取石榴为意象,运用联想与想象深入挖掘它的不同局部特征,找到与主题之间的契合点。既表达了深刻宏大的家国情怀,也蕴含着浓厚的审美意味。

文/中新网记者 程景伟

摄影/李曼霞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北京中轴线保护,不局限于某个时代
新京报 2023-04-03
文学|《香樟木诗丛》:当代汉语诗歌创作进入“大诗人时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0
丰台45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将讲述“丰台好人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1
用诗歌记录时代的声音 “新时代诗库”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25
历史 | 菜厂胡同7号:我的80年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23
视窗 |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新华社 2022-11-04
20余位评论家作家探讨“新时代与新的文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7
寻找书写新时代北京的切入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