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季在京启动 5台晚会将于6月底登陆北展剧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5-17 19:12

5月17日,中国广播艺术团在京宣布,2021第二届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季正式启动。

本届艺术季由5台晚会组成,既有大型民族交响史诗《崛起》,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万物生长——24节气交响套曲》,也有体现疫情之下国人担当和无私奉献的相声剧《正月里正月正》、青年演员对相声艺术继承和发展的《金霏陈曦相声专场》,还有综合多种艺术形式的综艺晚会《百鸟朝凤 万众追寻》。5台晚会将于6月30日至7月4日在北展剧场连续五天上演。

发布会现场,中国广播艺术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崛起》的联合出品方,接受了作曲家刘长远和编剧董芳芳的作品交接。董芳芳介绍说,这部作品是以文学和音乐相互交织的方式来叙述的,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在声乐演唱和诗朗诵的部分,我们借鉴加入了话剧和歌剧中的角色感,力图以情动人,希望观众能够真正被带入历史,感同身受,从而获得新的力量。”

24节气是中华民族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中国广播艺术团青年作曲家杨青创作的《万物生长——24节气交响套曲》则将24个节气变成了一个个音符,流转成一段段美妙的音乐。杨青现场展示了风铃、拨浪鼓、鸟哨、雷声器等几种乐器,以及在交响套曲中的运用:“这部交响作品中我运用得最多的就是融合。首先体现在乐器的融合上,这部作品以交响乐团为主体,我根据节气的不同,还添加了一些民乐器,还有自然的声效,以及电声乐器。比如雨声,我们用雨棍来模拟,而鸟的声音,我们用鸟哨来完成。风铃在中国古代是用来占卜的,因为它非常清脆悦耳,在现代也有疗愈静心之效。为了在立夏的节气中表现民俗,就用了比较活泼的拨浪鼓。雷声器是用来模拟打雷的效果。比如谷雨这个节气,我会用到鸟哨和风铃,为了表现时间滴答,还有山谷中那种很安静的声音。希望大家能够在这部作品中感受万物生长,聆听自然之美。”

由王宏坤编剧并执导,演员郑健、方清平、宋宁主演的相声剧《正月里正月正》讲述了疫情期间,北京老马一家被迫隔离的啼笑皆非的故事。郑健在剧中饰演老党员老马,他透露这部作品笑中带泪,非常感人:“老马这个人物是一个老党员,面对大义当前起到了老党员真正的作用,特别贴近我们的生活。我本人在台上三次掉泪,也为我身边这些优秀的党员,还有为抗疫作出贡献的一线医务工作者,以及所有参与到抗疫的人员们表示致敬。”

《一路欢歌 与您同行》——金霏、陈曦相声专场将从传统相声到原创新作,展现两位青年演员致力于对相声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谈及此次相声专场演出,金霏表示希望呈现出年轻人的状态,“北展剧场在北京相声场里基本算是最大的场子了,在节目编排上压力还是挺大的,而且我和陈曦老师这么多年一直很重视欢乐度的问题,包袱的设计如何突出年轻人的状态,这方面还是挺有压力的。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欢乐的同时,引起共鸣和思考。” 

与第一届相比,第二届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季加大了原创节目的力度。对此,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刘学俊透露,为了更给观众更好的体验,本届艺术季筹备了一年的时间,“中国广播艺术团历来是海纳百川,我们秉承着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艺术理念,团里既有交响,又有民乐;既有说唱曲艺,又有合唱电声,艺术种类可以说是非常多的。这方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强项。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演出为观众展示更多艺术种类。作为国家艺术院团,中国广播艺术团应当以实际行动肩负起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新使命。希望第二届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季为观众带来美好的艺术体验,更希望这一载体作为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品牌不断延续下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峻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第六届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季七月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30
中国广播艺术团老中青艺术家们齐聚一堂,上演“江山多娇”大型国庆文艺晚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9
新老艺术家同台助阵 《超燃2024》马佳个人演唱会在京上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9
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将在京举行
首都广电 2024-09-27
中国广播艺术团携手抖音打造“广播艺术青年主播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1
直播PK合唱经典 中国广播艺术团歌唱家云端“高手过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3
《永远跟党走》大型交响视听音乐会在邯郸上演 多种艺术形式呈现经典旋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3
​《新相声作品晚会》即将上演,相声作家邹僧:相声必须得是高智商的创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