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有时会碰到家长带着孩子匆匆来诊,小朋友的口唇又红又肿,酷似“香肠嘴”。一问情况,原来是刚刚吃了菠萝。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儿科卜晓凡和陈叶医生告诉我们,其实,这是食物过敏的一种类型。近年来,食物过敏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大众关注。
临床发现,阳性率高的食物过敏原包括牛奶、腰果、鸡蛋等,一些水果也可能引发过敏。
什么是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是由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过敏一般为速发型,即在进食1~2小时内出现过敏症状,典型的表现为风团样皮疹、眼睑水肿、呕吐、腹痛、喘憋,严重者有晕厥休克。
根据免疫机制的不同,食物过敏可分为三类:一为IgE介导,例如食用菠萝、桃子后口周立即出现瘙痒伴有轻度肿胀,此种现象称为口腔过敏综合征;二为非IgE介导,如过敏性直肠炎,婴儿进食过敏食物12小时至数天后,出现肉眼血便或大便潜血阳性,忌口过敏食物2~3天后症状缓解;三为混合介导,如湿疹。
食物过敏有哪些表现
食物过敏可累及多个器官及系统,其临床症状各异。常见表现有:皮肤瘙痒、红斑、风团、水肿和湿疹;咳嗽、喘息、憋气、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食管反流、便秘;其他严重食物过敏甚至会出现过敏性休克。
需要强调的是,食物过敏症状有轻有重,严重者可引起急性喉梗阻、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故生活中需要家长重视。
如何识别食物过敏
如果怀疑患儿有食物过敏,需要医生结合详细的病史并完善相关检测进一步诊断,具体检测方法有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食物激发试验,具体选择哪种检测方法需要医生来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中人们常将一些食物不良反应误认为食物过敏,比如常见的食物不耐受,由于乳糖酶缺乏,当喝牛奶后患儿有腹痛、腹胀、腹泻等表现,这些表现并不是食物过敏,这类情况主要通过病史诊断,患儿不需要完全忌口乳制品,只需要进食无乳糖乳制品就可以。
另外一类食物不良反应如食物中毒,食用变质食物引起的皮肤或胃肠道症状,可能类似于过敏反应。因此,家长不能盲目根据患儿症状就轻易下结论,更不能过度限制饮食,还需要专科医生进行检查判断。
如何预防及治疗
目前对于食物过敏尚无有效治疗手段,避免摄入含过敏原食物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
明确食物过敏后,忌口是治疗的关键,不仅需要忌口过敏食物,任何含有该过敏食物成分的加工食品均应忌口。
若患儿为母乳喂养,则患儿母亲同样需要忌口相应的食物。若患儿进食或接触过敏性食物后,出现上述表现之一,应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轻症者可口服抗组胺药;若有喘憋等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就近就医。
食物过敏需要大家正确对待,既要避免过敏食物的摄入对儿童身体造成伤害,也需识别食物不耐受等不良反应,不能将其等同于食物过敏,更勿因噎废食,因不必要的忌口造成营养摄入不均衡。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