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手机“靓号”背后灰色利益链
新华每日电讯 2021-03-16 11:30

随着网络提速降费、携号转网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我国10多亿手机用户“获得感”不断提升。但是,最近有一些“靓号”用户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却遭遇不少麻烦,套餐捆绑、诈骗犯罪等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形成了一条暗箱操作、拿号卖号的灰色利益链。这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还易引发个人身份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

事实上,对于什么是“靓号”,目前尚无明确的界定,不同的人看法也不一致。由于牵扯到神秘文化、传统思想以及商业伦理等,“靓号”导致的相关问题很难通过“一刀切”的限制措施圆满解决。如果简单地封禁,或放任“靓号”市场野蛮生长,只会滋生黑市交易或“霸王条款”等乱象。因此,疏堵结合才是斩断这条灰色利益链的有效办法。

疏,需要主管部门明确特殊号码范围及其稀缺价值,从而消除“靓号”随意认定的乱象,防止“黄牛”、选号平台大肆炒号,并让监管有据可循。由于当前运营商不能对号码单独标价,无法与客户签订关于“靓号”的合同,只能在选号时配置相关套餐,致使消费者对“靓号”缺乏知情权。

此外,在没有政府主管部门明确行政审批的情况下,有的运营商为了获取更高利润,擅自制定一些土政策,设置了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因此,在明确号码价值的基础上,电信运营商需设置更规范、合理、透明的合约协议,并以签名等留痕方式确保将重要信息提前告知用户。

堵,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监管力度。当前,网络社交平台、购物平台等页面时常可以见到出售“靓号”的广告,警方曾破获多起出售虚假手机“靓号”的诈骗案件。这说明,对第三方号码交易平台的监管,仍存有真空地带。

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靓号”代理商、“黄牛”、交易平台等监管打击和整顿力度,严禁运营商和代理商搞内幕交易,严厉惩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管控好“靓号”的市场获得渠道,研究设置更合理的号码分配方式。

对于权益受损的“靓号”用户而言,由于救济、诉讼等成本远高于个体损失额,再加上处于垄断地位的运营商违规成本较低,往往不愿意付出更大成本主张合法权益。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障力度,畅通投诉、举报途径,对运营商形成震慑,倒逼其提升服务用户的能力。与此同时,广大消费者也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维权能力。

当然,手机号码再“靓”,终究只是用于承载网络和通信功能、区分联系人的一串数字。广大消费者在加强维权意识的同时,也要更理性地看待手机号码,破除对“靓号”的迷信心理,让手机号码回归使用属性。

文/刘国政 胡正航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普法|高价靓号实为物联卡 停用损失个人买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4
普法|高价靓号实为物联卡 停用损失个人买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4
手机号注销后,微博、游戏账号照样登录!如何更安全地给手机销号
澎湃新闻 2024-04-23
北青快评|别让消费者成为手机卡“二次放号”的受害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8
“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话题引关注!运营商回应热点问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07
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二次放号”问题为何难破?
第一财经 2024-04-06
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电信、移动、联通客服这样说.....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4-06
吉林电信辟谣八千万手机号背后:诈骗集团哪来的手机号?谁是内鬼?
澎湃新闻 2023-08-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