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千元以内还能买到5G手机吗? 今年可能难了
中新经纬 2021-03-11 16:05

近日有报告指出,2021年国内手机市场上游供应与下游需求矛盾显著,5G手机成本下探至千元存在压力。这是否意味着,2021年消费者买不到千元以内价位的5G手机了?

资料图 中新经纬摄

5G手机降价难了?

10日,中国移动发布的《中国移动2021终端产品策略白皮书》预计,2021年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将超过3.5亿部,其中5G手机总销量将超过2.8亿部,5G渗透率达80%。

上述白皮书指出,2021年国内手机市场发展面临有利因素,比如经济逐步恢复,消费恢复疫前水平;推出了面向高中低价位5G芯片解决方案。但不利因素也显而易见,主要两条是上游供应与下游需求矛盾显著及5G手机成本下探至千元存在压力。

此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定价千元以内的5G手机,如2020年10月发布的realme真我Q2i定价998元。根据此前行业预测,2021年将出现大量千元5G手机。随着上下游供需形势发生变化,2021年消费者是否还能买到千元以内价位的5G手机?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2021年5G手机价格继续下降是必然趋势,但下降幅度会减小,下降的速度会变慢。“这个过程不排除一些手机厂商会采用很低的配置,为了降价而降价。总的来说,2021年千元档5G手机不会太多,但消费者要做好心理准备,这类手机配置不会太高,比如6GB+256GB、8GB+256GB的配置做到1000元以下的价格是比较难的。”付亮说。

芯片紧缺,5G手机会涨价吗?

造成5G手机成本下探至千元存在压力的原因是什么?付亮认为主要是5G消费者市场成熟太快,而技术、产业链没有成熟造成的。

事实上,过去一段时间,围绕着5G手机,“芯片紧缺”是热词之一。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在微博上表示,“今年芯片太缺了,不是缺,是极缺。”也有相关手机厂商表示,“行业性缺货,普遍存在的。”

微博截图

消息传递到消费者端,他们最直接的反应是:手机会不会因此而涨价?付亮表示,整体来说,5G手机均价仍会上涨,但具体到消费者不会有强烈的感知。“均价上涨不是由于芯片紧缺造成的,而是由于中低端手机消费者换机拉动的。”

付亮分析,5G手机芯片短缺问题2021年上半年很难缓解,目前手机厂商已经在做一些技术回调,芯片选择更加多样化,以此实现价格差异化。

资料图 中新经纬摄

中新经纬记者注意到,近期发布的新机中,荣耀V40搭载联发科天玑1000+旗舰芯片,中国电信5G云手机天翼1号2021搭载的是紫光展锐的5G芯片,vivo S9搭载的则是联发科天玑1100旗舰芯片。

另一方面,近期发布的新机为实现差异化,在设计和体验上也是“绞尽脑汁”。例如,vivo S9在硬件配置全方位升级的情况下刷新了该品牌最薄5G手机的纪录,子夜蓝配色机身厚度仅为7.35mm,重量仅有173g。

2021年买5G手机要注意这个问题

中国移动表示,2021年实现SA(独立组网)终端全面普及,2021年3月1日起,新上市的手机终端默认打开SA功能,不允许设置SA开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700MHz 5G网络的使用。在支持700MHz方面,中国移动要求手机厂商,2021年3月1日起,4000元及以上手机终端必须支持,2021年10月1日起,所有新手机终端必须支持。

付亮表示,对于移动用户来说,2021年购买5G手机要注意查看是否支持700MHz。如果不支持,在某些地方可能没有网络。

700MHz被认为是5G的“黄金频段”。在获得5G网络商用牌照后,中国广电也在充分挖掘700MHz频谱资源优势,2020年3月,中国广电制定的700MHz频段2×30MHz/40MHz大频宽技术方案正式获3GPP(国际通信标准组织)采纳成为5G国际标准,这也是全球首个5G低频段大频宽标准。

2021年1月26日,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在北京签署“5G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700MHz 5G网络共建共享。3月10日,中国移动方面表示,两家运营商计划到2021年底完成40万个700MHz 5G基站建设。这意味着,目前国内700MHz频谱资源被中国广电、中国移动所占据。

中新经纬记者注意到,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曾针对700MHz发声。

张云勇认为,700MHz频谱资源的广度、深度覆盖特性以及FDD(频分双工)制式带来时延优势,可极大降低网络部署成本和建设难度,更好满足农村地区时延、覆盖、安全要求高的5G关键场景,但不均衡分配将导致运营商在乡村5G普惠服务能力上存在巨大差距,加剧行业失衡。

张云勇建议,充分发挥700MHz“数字黄金”频段在信号覆盖范围及频分双工时延方面的优势,协调四家5G通信运营企业联合开展700MHz低频5G网络的共建共享,推进相关共建共享方案在高铁场景的敏捷应用。

(中新经纬APP)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