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第九期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备课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承办,采取“辅导报告+示范教学”的模式进行,通过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全市万余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通过网络直播参与备课,累计收看量超过6万人次。
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城教授在辅导报告中,教师如何讲好党史这一问题,提出了要牢牢把握党史主题主线和本质主流;将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大历史观,凸显历史大势,把历史规律融入历史叙事;以重大问题为引领,辩证全面看历史,更好地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等教学建议。
会上,四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代表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不同阶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出发,分别进行了示范说课。器重你,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思政课教师朱甜甜结合高中学生特点,围绕《政治与法治》中“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主题,介绍了“回望历史”“课堂活动”“理性分析”“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设计。西城区中古友谊小学思政课教师赵虎详细梳理了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中党史教育相关内容,现场展示如何综合运用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做好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党史教育。
朱甜甜表示:“中学生相较于小学生,他们的认知方式比较注重理性思考,但是较于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又略显不足,所以中学思政课应注重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比如通过学科活动开展党史教育,一方面活动中的感性素材可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听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在活动当中开展理性思考。在中学阶段,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引领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之后的思政课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学生对党史知识的掌握可能是碎片化的,思政教师应当首先建立大历史观,引导学生从历史知识的碎片化认知,走向大历史观的形成,以及对党和国家的认同。”
赵虎说,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上与中学、大学的思政课程有所不同,注重从细节着眼,综合运用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做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党史教育。小学老师与中学、高校的一起研究、备课,对加快建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意义重大。“这样能够更好地引领小学思政课的教学方向,用更好的方式,为孩子心中埋下一颗爱国的种子。”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狄涛在总结点评中指出,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既是广大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使命,也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深刻认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牢牢抓住建党百年这一重要契机,深化党史教育,上好今年的“大思政课”。据悉,下一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还将组织知名专家录制党史教育网络公开课,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好党史教育提供必要支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