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 | 来喜的“云上”挠阁
新华社
2021-02-26 13:30
2月24日,在山西省代县峨口镇郝街村,郝来喜在直播讲解挠阁的历史。 今年73岁的郝来喜是峨口挠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从小受父亲影响,五六岁开始接触挠阁,至今已有近七十年。
2月23日,在山西省代县雁门关,郝永俊(左)在进行挠阁表演。 “挠阁”为晋北方言。“挠”,意为抬起,举高;“阁”为儿童。峨口挠阁是流传于雁门关内外的一种“百戏杂艺”,有上千年传统,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该技艺融表演、舞蹈、音乐、美术、体育于一体,被誉为“无言的戏剧、空中的舞蹈、流动的杂技、鲜活的雕塑”。
2月22日,在山西省代县峨口镇的峨峰公园,郝来喜(左)在帮儿子郝永俊穿戴表演挠阁的工具。 每年元宵节,都是表演挠阁的好日子。“但因为疫情,一段时间以来没有举办成,心里空荡荡的。”郝来喜感慨道。
2月23日,在山西省代县雁门关,郝锦程(右)在向网友们介绍挠阁。 前不久,郝来喜的儿子郝永俊和孙子郝锦程提出直播表演挠阁的想法,郝来喜欣然接受。
2月22日,在山西省代县峨口镇郝街村,郝来喜的儿媳在家中准备表演的戏服。 “我觉得挺好的,既不会让人们遗忘,也起到了过年闹‘红火’的娱乐作用,欢欢喜喜非遗过大年。”郝来喜说。
2月23日,在山西省代县峨口镇郝街村,表演挠阁的儿童在上妆。
摄影/新华社记者 柴婷
编辑/耿蕾
相关阅读
图片故事|“我来军博讲故事”
新华社 2025-05-19
图片故事|鄂尔多斯草原上的“秋日牧歌”
新华社 2023-10-18
图片故事|河曲草原上的黄河牧歌
新华社 2023-09-13
图片故事|兴安岭上的“看树人”
新华社 2023-02-26
图片故事 | 白鹿原上的编灯人
新华社 2023-02-06
图片故事 | 草原上的夫妻卫生院
新华社 2023-01-12
图片故事 | 草原上的“排球热”
新华社 2022-09-14
图片故事 | “我是书记,我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