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人民日报 2021-02-26 09:00

【提要】“精准”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法论之一,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更是一套务实的工作方法。精准扶贫方略背后,是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辛勤付出,是无数扶贫工作者呕心沥血的倾情奉献。

在湖南安化,黑茶产业摆脱粗放生产模式,走出一条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在安徽长丰双河社区,“稻虾共养”产业扶贫模式让村民腰包更厚实;在河北阜平,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地落实,1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走出深山,迎来新生活……精准,是一个又一个中国脱贫故事背后的关键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成为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宝贵经验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深刻总结:“我们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其中,“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从开展建档立卡、选派驻村干部,解决“扶持谁、谁来扶”的问题,到推进分类施策、建立贫困退出机制,解决“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从因地制宜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到严格落实“六个精准”明确要求,在精准扶贫方略引领下,全国各地找准穷根,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让“中国之治”再次书写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正是因为精准扶贫方略坚持以“实”字当头,各项政策红利才能落到扶贫对象身上,从而保证脱贫攻坚顺利实施。早在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就曾指出,“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勉强搞一些东西,一定从实际出发,真正使老百姓得到实惠。”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贫困问题复杂多样,只有贯彻精准扶贫方略,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确保扶贫举措对症下药,取得实效。在这个意义上,“精准”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法论之一,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更是一套务实的工作方法。

在宁夏,曾有一位扶贫干部被称为当地扶贫办的“数据中心”,他掌握的数据能具体到贫困户养了几只羊、种了几亩马铃薯。在全国各地,如此用心的扶贫干部还有很多。他们之所以能精准掌握贫困户的详细情况,正是因为他们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精准扶贫方略背后,是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辛勤付出,是无数扶贫工作者呕心沥血的倾情奉献。精心用心、耐心细心,时时刻刻为困难群众着想,才绘出脱贫奔小康的锦绣画卷。

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攻城拔寨,精准扶贫方略的意义和影响也在走出国门,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贡献。在泰国孔敬府,当地官员借鉴参考中国脱贫经验,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结对子扶贫”项目,帮助贫困户制定个性化脱贫方案。世界各国贫困状况各不相同,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方法和原则是相通的。2018年,“精准扶贫”等理念被写入第七十三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消除农村贫困问题的决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明确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近日热播的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第二集就是“精准施策”,讲述了安徽省霍邱县、河北省张北县、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等多个地区因地制宜、精准脱贫的动人故事。回望脱贫攻坚一路走来,纵然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却都在精准扶贫方略的引领下被一一化解。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更沉淀为一笔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激励我们继续向前,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文/彭飞

图源/新华社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为发展中国家点亮减贫的希望之光
环球时报 2024-12-03
坚持精准扶贫,在发展中消除贫困根源
人民日报 2024-11-27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
人民日报 2021-11-03
中国有哪些扶贫经验?乡村振兴局局长总结六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4-06
“中国答卷”彰显制度优势
人民日报 2021-03-03
脱贫奇迹彰显政治优势
人民日报 2021-02-24
为减贫事业提供中国经验
人民日报 2021-01-19
湖南娄底“十八般武艺”精准扶贫 山乡唱起“幸福歌”
中国新闻网 2021-01-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