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陈晓桥:那些留在古诗里,失落于现代乡村的童趣
阅读武汉 2021-01-19 09:00

中华五千年文明,三千年诗韵。中国的诗歌经典,浩若烟海,内容丰富,其中更是不乏描写儿童嬉戏玩乐的。很多诗中描写的情景,我们小时候也经历过,可惜几十年后,渐行渐远,已经很难再看见了。就像古代儿童玩冰时“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冰块落地碎了,碎冰遇热化成水,再也寻找不到冰块了,也找不到古诗中描写的童年的乐趣了。

赏雪和玩冰是儿童的一大乐趣。唐代白居易有诗《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意思是说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人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宋代杨万里有诗《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意思是说在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却忽然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以上诗中所述,说明当时雪大,儿童有冰玩。记得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冬天,那时的雪确实大,鹅毛大雪漫天飞舞,一晚上即大雪盈尺,最深处有一米厚,小孩在里面玩耍可能拔不出腿来。1970年的冬天极寒,气温零下10度以下,塘堰结冰。我们在上面溜冰、滚铁环,还把塘堰的冰块取出、屋檐下的冰凌拧下来玩耍。敲冰块听响声,摔冰凌听断裂声,是一种简单的乐趣。不知是怎么回事,20世纪70年代后,家乡再也没有那么大的雪,那么冷的天了。小孩玩冰不可能,玩雪最多只够堆个小雪人,完全没有雪大如席的场景了。

再说儿童野钓之乐。唐朝胡令能有《小儿垂钓》一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意思是说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我这个生长在原汉阳县农村的孩子,从5岁开始,就参与到大孩子们钓鱼的队伍。家乡河汊纵横,小河、小沟、湖堰都是钓鱼的好场所。钓鱼一般在夏天、秋天进行。大哥每次沿着大沟河钓鱼,就拿着自制的竹竿和鱼钩,不多不少,总能钓一条一斤左右的黑鱼,又叫财鱼。我在他后面屁颠屁颠跟着乐。这一条财鱼可舍不得吃新鲜的,妈妈会把它腌起来,晒干后在米饭上蒸熟,作为在外垸劳动的父亲午餐的下饭菜。

我们这群孩子中的钓鱼高手,又称“鱼精”,在村里小有名气。发现外垸某河沟鱼多,便会邀约前往,厉害的一天可钓七八斤鱼。钓财鱼主要在荷叶下、水草中。察看鱼群和财鱼籽的藏身之处,要眼神好,富有经验才看得见。一般钓起一条鱼,肯定还有一条,用钩勾住小青蛙,在水中点击,财鱼就会猛咬钩。这是因为财鱼护籽,怕青蛙吃掉,反而丢了性命。

可是现在钓鱼成了“农家乐”才有的活动,是成人的娱乐,小孩基本不会钓鱼。且农村大部分河沟已消失、淤堵,无野鱼可钓。农村只有养鱼的鱼塘,取鱼靠捞而不是靠钓,完全失去了过去的野钓之乐。

牧童、蓑衣、短笛曾经是几千年来田园生活的标配。唐朝诗人吕岩有诗《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意思是说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宋朝诗人贺铸有诗《茅塘马上》:“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意思是说当年的雄心壮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泯灭;回头看到牧童,禁不住产生羡慕之情。在秋日落山的池塘边,那牧童正横躺牛背看着青天。

宋朝诗人雷震有诗《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意思是说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放牛是我们这一代农村孩子的共同记忆。我从6岁开始放牛,骑上一头公牛到野外去放牧。一直到小学毕业,离开百寨小学到合丰中学读书,才将牛鞭交给大弟。一算,我共放了6年牛。近期回到侏儒山街百寨村我的老家,发现一头耕牛都没有了。真是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几千年来农民生存的朋友耕牛不存在了,当然也不会有杜牧“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了。望着我儿时放牛走过的田埂、湖堤、河塘、草甸,不免有些惆怅和失落。

萤火虫是每一个农家孩子的梦。李白有诗《咏萤火》:“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意思是说,如此不怕风吹雨打的萤火,它的走向,假若不是上天去,也一定是月亮旁边的一颗星。歌星阿鲁阿卓曾带领山区的孩子在央视唱了《咏萤火》,很让人感动。歌词是:一闪一落,星星被吹落,飞呀飞呀,交错的萤火,小小的我,是微亮的萤火,化作一个又一个的梦。也许我平凡而沉默,也闪烁着美丽的交错。

唐代周繇有诗《咏萤》:“熠熠与娟娟,池塘竹树边;乱飞同曳火,成聚却无烟。微雨洒不灭,轻风吹欲燃,旧曾书案上,频把作囊悬。”主要是描写萤火虫成群飞舞的情形。

翁森有诗句:“昼长吟罢蝉鸣树, 夜深烬落萤入帏。”意思是说白天变长了,读完书以后,听听蝉儿在树上的鸣叫;夜晚读书时,灯花一节节落下,还有萤火虫飞入帷帐。

小时候的夏夜,在宁静的星空下,我们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提着灯笼追捉那些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了。萤火虫一般在田间地头、树丛中一团团聚集、闪耀,引得我们到处去追捉,捉住了便将它们放到早就准备好的玻璃瓶中。这些被捉的小精灵,急于寻找到逃跑的出口,不停地来回爬动,直到确定已经无路可退的时候,才放慢了爬行的速度,不停地闪动尾翼下的发光器。记忆里的萤火虫总是美丽的。一个萤火虫就像一首浪漫的小诗,书写着夏夜的清凉。一个萤火虫就像一个动听的故事,留在乡村每一个孩子童年的梦里。可不知是什么原因,老家已经看不见萤火虫了,偶尔有几星几点,也形成不了规模,更没有过去那种小儿捉萤火虫的场景了。

赏雪玩冰、河湖野钓、蓑衣短笛、追逐萤火虫,已经留在古诗里,彻底从现代的乡村里消失。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还是环境在改变,村庄在弱化?无论如何,随着流逝的岁月,它们都永存我记忆里,既亲切,又遥远。

文字:陈晓桥

来源:阅读武汉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文学|殷志刚​:老家记忆
作家联盟 2023-09-08
文学|10首农家诗词,如诗如画,最美生活在乡村
文学名著 2020-04-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