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英国68件文物的漫漫回家路
中国文化报 2021-01-08 13:43

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最新数据,“十三五”期间,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取得突破性进展,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埃及等国共计向我国返还1300余件(套)中国流失文物,包括邓峪石塔塔身、青铜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其中,意大利政府返还796件(套)文物艺术品,美国返还361件(套)文物艺术品,曾伯克父青铜组器(8件)从日本追索回国……近年来,我国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和流失文物追索能力,加强文物进出境管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加大打击文物走私力度,开展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调查研究,推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取得新成果。

在刚过去的2020年,一件大事曾让整个文物界沸腾。去年一个秋日的午后,一架载着68件文物的国际航班迎着明媚的阳光缓缓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流失英国25年的文物历经漫漫归程,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经国家文物局组织鉴定,流失英国的这68件文物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铜器等,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到清代,地域分布遍及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陕西、河北、贵州等省份。回归文物器型较丰富,品相较好,精品较多。“这批文物的回归为我国政府持续25年的跨国文物追索行动画上圆满句号,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

25年的跨国追索并非一帆风顺,这其中凝结了我国政府打击文物走私、追索流失文物的坚定意志和恒心。文物“回家”背后的故事波澜起伏。

缘起:25年前的一起走私案件 

实际上,这68件文物只是当年流失到英国的3000多件中很小的一部分。

1995年2月,英国大都会警察局向中国驻英大使馆通报,在侦破一起国际文物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疑似中国文物,犯罪嫌疑人已锁定。国家文物局初步鉴定为我国禁止出境文物。

当年3月11日,英警方实施“水烛行动”,截获嫌疑人运抵英国的大量文物。国家文物局派员赴英鉴定,确认这批文物属于中国。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外交部、公安部、国务院港澳办、最高人民检察院、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共同组成“追索英警方查扣走私中国文物工作小组”,通过执法合作、民事诉讼、协商谈判等方式展开追索。1997年2月,迫于中方压力,该案两名主要嫌疑人同意返还文物。1998年5月,3400余件文物运回北京。同年8月,该案另一名嫌疑人与国家文物局达成和解,归还7件文物。但因案情复杂,一名文物购买人拒绝参加庭外谈判,涉案的68件文物只能一直被英国警方扣押。

时任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管理处处长、现已68岁的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李季,至今仍记得25年前走进库房的那一刻,“真的被数量震惊了,地上挤挤挨挨的全都是文物”。当年,李季受命和文物专家章津才一同赴英国伦敦鉴定文物。“3000多件文物足够办一个博物馆了,连清代石碑和碑额都原封不动地运过去了。”李季说。

重启追索:英方同意全部归还 

此后的20多年,国家文物局始终没有放弃对这68件流失文物的追索,终于等来了好消息:2020年1月,英国大都会警察局联系我驻英使馆,告知因购买人去向不明,且扣押时间超过追诉期,该案剩余扣押文物被界定为无主物,根据英国法律应归还中国政府。国家文物局克服疫情影响立即重启追索机制,拟定追索方案,组织专家鉴定,形成追索清单,向英方发出追索函。3月,因疫情加剧,中国驻英大使馆与英警方商定的文物查验环节被迫搁置。7月29日,中国驻英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于芃带队赴英方仓库现场清点,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追索文物共68件,英方同意全部归还。

移交接收:委托使馆接收、国内点交核实 

最后68件文物终于能“回家”了,可又有一个难题摆在了眼前。国际疫情形势严峻,从英国飞往中国的航班一票难求。此时,是想办法尽快把文物运回来,还是再等等?

最终,国家文物局与我驻英使馆紧密协商,综合研判英国疫情形势和货运航班情况,决定采取“委托使馆接收、国内点交核实”方式统筹推进。国家文物局制定文物回运方案,委托专业机构办理出境许可,量身定制包装,选定返程航班,确保运输安全。北京海关一日内完成免税入境流程。

2020年10月16日,国家文物局授权中国驻英大使馆与英国大都会警察局进行文物移交接收,签署文物接收确认书。10月19日上午,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举行线上中国文物返还移交仪式,英国大都会警察局、英国数字化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有关负责人出席。当晚,中国驻英大使馆专人护送文物至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并督办值机手续,文物启运回国。

回归祖国:特殊时期,分秒必争 

2020年10月20日下午,这批文物搭乘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938次航班安全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随后,北京海关在停机坪即时查验,予以通关便利,文物从出舱到消杀、通关、运抵库房,仅用了短短三四个小时。当晚,国家文物局还组织相关单位,连夜完成点交入库工作。至此,这68件在海外漂泊25年的文物正式回归祖国。

“如果当时晚一步,文物很可能就出不了英国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展览处副处长李天凯回忆,飞机刚落地,就得到消息,英国疫情防控等级再度上调。“我们做工作的时候,不敢有一丝松懈,争分夺秒,只要满足了条件,我们就第一时间往回赶,终于抢在英方疫情防控升级之前将文物顺利运回国内。”

鉴定研究: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整个过程中,我们先后开展了两次文物鉴定研究工作。”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文物返还办公室主任邓超说,一是在获知文物相关线索后,国家文物局立即根据图片信息,组织专家依据图片开展鉴定;二是在文物运回国后,国家文物局组织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和陶瓷器、青铜器鉴定专家开展系统鉴定研究。经研究认定该批68件文物中,二级文物3组13件、三级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邓超对照这批返还文物的图片向记者介绍了其中的几件。其中,唐三彩七星盘1套8件,由承盘、6个小杯和1个大杯组成,盘外壁及杯器身施黄、绿、白等釉,釉色鲜亮。七星盘是唐代人们生活样貌的再现,也反映出唐代制陶工艺的高超水平。一只元明时期的石雕马,对比贵州遵义播州土司墓出土的同类石雕制品、成都蜀王家族墓地类似的出土釉陶,专家认定其为西南地区所出土的元明时期石雕制品。瓷器中宋代的青白瓷数量较多,从造型、釉色、烧造工艺等综合看,这批青白瓷的生产窑口有江西景德镇窑、金溪窑,安徽繁昌窑等,反映了宋代青白瓷生产技术的普及与传播,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4件梅瓶及器盖从胎釉及工艺来看,非常一致,可能出自同一个墓葬,十分难得,将其归为成组文物。3件小铅釉乐舞俑,红胎、铅釉,比较完整,残存有釉,反映了汉代低温铅釉技术输入与发展的情况以及汉代音乐舞蹈的内容,在以往的考古出土资料中不多见,尤其成套的釉陶乐舞俑更加稀有。

后续:文物回流故事未完待续 

此次68件中国流失文物顺利回归,为我国政府持之以恒25年不间断的走私文物跨国追索行动画上圆满句号,是中英两国在《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和转让文化财产的方法的公约》(“1970年公约”)框架下,合作打击文物走私、促进文物追索返还的成功范例。

“既彰显了我国政府打击文物走私、追索流失文物的坚定意志,也是多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参与文物追索返还领域国际规则改革完善、促进国际法秩序朝有利于文物返还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成果。”关强表示,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非常严峻、国际局势纷繁复杂的背景下,中英两国政府把握机遇、克服困难、密切协作、高效工作,促成这批文物返还尤为不易,充分印证了文化遗产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

据悉,20多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和流失文物追索能力,积极推动“1970年公约”、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的推广、改革与完善,与23个国家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签署双边协议,建立彰显中国特色的国际合作机制,主导制定反映文物流失国诉求的《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坚持呼吁历史流失文物应回归原属国,为改革和完善文物返还国际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如今,这批回归文物已入库封存,更多文物回流的故事仍未完待续……

文/记者 薛帅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铺平流失文物回家路
人民日报 2024-12-09
48批次2113件/组!这些“珍宝”终于回家
新华社 2024-11-12
专家:中国追索流失文物重要经验值得各流失国借鉴
中国新闻网 2024-04-19
宝贝回家!已有15万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回归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18
国家文物局:国家一级文物西周丰邢叔簋被盗流失海外40年后回归中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7
国家文物局:32批次、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央视新闻 2023-02-07
国家文物局:32批次、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2-07
佛首回归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 它是首件从日本回归天龙山石窟的珍贵流失文物
国家文物局 2021-07-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