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破交通发展“湿陷性黄土”瓶颈 黄土塬公路获延年益寿
中国新闻网 2021-01-07 20:03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7日发布消息称,历时数年攻关,“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已在该省多个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路基沉陷等“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桥梁“车头跳”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延长了公路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

湿陷性黄土一直是影响和困扰公路建设的世界性难题。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分布范围广,湿陷等级高,是黄土水敏感性和湿陷性最强烈、区域特征最明显的地区。

据介绍,作为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获2020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是全国公路交通行业的最高科技奖项,代表了行业最高技术研究水平。

“黄土没遇水时强度较高,遇水就会湿陷,湿陷性黄土给公路造成极大危害。近十年来,甘肃连续强降雨不断增多,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病害易发、多发,导致路基、桥梁、隧道遭到不同程度损坏。”甘肃省公交建集团副总经理丁兆民介绍说,路基失稳、开裂、沉降和防排水失效,桥梁岸坡坍塌、桩基外露,隧道拱顶沉降、隧道道面隆起等都是黄土地区公路典型病害,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为破解湿陷性黄土对交通发展的瓶颈制约,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技术攻关,甘肃省公交建集团负责组织实施,联合勘察设计、施工养护和长安大学等13家单位,分8个子课题,组织200余名科研技术人员开展了为期4年的科研攻关。

该成果首次细化建立了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公路三级分区,解决了不同黄土分区公路设计、施工和养护的差异化问题,研发了一系列新技术及材料,对黄土地基评价、公路病害防治设计、路基质量控制、桥梁桩长设计、隧道深浅埋结构划分等提供了技术支撑,有效解决了在黄土地区筑路存在的技术难题。

丁兆民表示,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攻克前,黄土地区筑路技术上没有形成体系,如今从设计、施工、检测、养护、建设管理等形成成套技术标准、指南和工法,已逐步在公路工程推广应用。

据了解,该科技攻关研究项目编制了涵盖黄土地区公路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的甘肃省地方标准10部,省部级工法5项,授权专利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9篇,丰富了国内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建设科技成果。

文/冯志军 高康迪

编辑/董伟

相关阅读
高校师生14天横跨5省份 “丈量”母亲河与黄土地
中国新闻网 2024-08-31
高校师生14天横跨5省份“丈量”母亲河与黄土地
中国新闻网 2024-08-31
甘肃“刚强兄弟”50余载“拼”出绿水青山
中国新闻网 2024-06-16
国货大拜年!请照单全收吧!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2-04
西延高铁洛川隧道顺利贯通 为全线最长浅埋全黄土隧道
西安晚报 2023-11-22
我在甘肃“修”长城
解放日报 2023-10-02
宁夏在建最高桥主体完工
中国新闻网 2023-09-30
甘肃:引得清泉润旱塬
新华社 2023-03-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