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倪泽军:见证中国飞机维修业发展与变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2-09 13:58

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工程部飞机结构工程高级工程师倪泽军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现场接受表彰。

倪泽军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专业,参加工作25年来,长期专注于机务维修本职岗位工作,追求维修技术精益求精,在国产Y7、Y12飞机大修,波音737系列、757,空客A320系列、A330、A340等飞机及其发动机部件的结构修理领域辛勤耕耘,全程参与了公司在飞机结构专业方向的科技改进和开发工作,曾获得 “全国民航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初入民航,潜修内功

1995年8月,刚参加工作的倪泽军被师傅带到一间摆满了各种手册的屋子里,“你没事要来这里多看看,我们还没有一个人能把这里的手册全部看完,希望你是第一个看完的。”后来,倪泽军不仅把那里所有的手册都看完了,而且当某项工作需要相关手册的时候,他还会再次进行细致的研究。

2000年,公司进入新品研发高峰,倪泽军第一次挑起了大梁。面对波音飞机在结构修理中的新问题,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潜下心来练内功,把涉及飞机结构概述的内容熟读于心。有了扎实的理论依据做基础,倪泽军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总能及时梳理出解决方案,精准采集现场数据,为厂家决策提供最准确的依据。

勤于学习思考,工作严谨细致,倪泽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成为优秀结构工程师的道路上。他熟悉从设计制造、运营维护到退租出售的整个飞机市场周期的民航基础法规,熟悉飞机的设计理念、维修手册和技术标准,具有丰富的飞机结构修理和改装施工技术指导经验,能够从飞机设计制造单位、运营人、维修单位、监管局方的立场思考飞机结构修理的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飞机结构修理,他25年“钉”在一线

从护航飞机安全的初心出发,倪泽军和团队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潜心钻研,以波音737-300飞机D检维修许可证为突破口,逐渐攻克整张机身蒙皮和大段机身更换、发动机吊架和翼尖小翼加改装等技术难关。他担任技术负责人实施了《波音757-200飞机STA900增压隔框下缘条整体更换方案》,打破了该缘条只能分段更换的传统修理工艺。

25年的坚持与创造,倪泽军为飞机维修安全生产和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获得公司及行业内的科技进步奖励,以及《波音737-300飞机龙骨梁更换和推广》《波音737-NG翼尖小翼改装》《波音757-200飞机吊架改装》《波音757-200客改货研发与实施》等证书,成为了飞机结构修理方面的大匠。

飞机重特大结构改装,他冲破封锁、树立权威

随着国内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将客机改装为货机是飞机维修行业的一个重要战略。凭着丰富的结构维修经验,倪泽军主持了波音757客改货结构专业的技术准备和前4架飞机的现场支援工作。

倪泽军带领工程师们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消化了300多套工作单卡,2000多张工程图纸,160多套改装器材包,近百套工装夹具,搞明白了757客机改货机的技术细节,并对施工小组成员1对1地进行培训。在倪泽军和团队的努力下,他们用相对国外同类项目最少的人力配置,成功完成了《波音757-200飞机客机改货机》项目,使公司成为当时国内国有企业中首家可以实施客机改装为货机工程的单位,打破了国外厂家对飞机重特大结构改装技术的垄断,为国内飞机结构重大修理和改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他化经验为理论,引领行业同侪再创辉煌

在2019年民航工会举办的《劳模大讲堂》上,倪泽军对年轻一辈民航机务人说:“机务工作是艰苦的,也是枯燥的。为了用正确高效的方案保证飞机的健康,机务工程师要耐住寂寞,学习和阅读大量的资料。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平时的积累很重要。”而“耐住寂寞,方得始终”正是倪泽军长期以来对自身学习、工作的要求与准则。当被问起如何看待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时,他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个人能力再强,离开了集体,就什么也不是。相对于我所在的Ameco而言,我个人就是滚滚江河中的一朵小浪花。而我平时所做的,就是听指挥,做好准备,关键时刻指到哪儿就能打到哪儿去。”

工作之余,他还积极参与公司在飞机结构持续适航管理优化方面的工作,以多年来积累的一线维修经验,编写和推广培训教材,开发飞机结构损伤/修理的工作单卡标准化方法,为培养飞机结构后续人才奉献着自己的智慧。

25年,倪泽军见证了中国飞机维修业的快速发展与变迁。他说:“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国产飞机走向世界,中国成为民航强国,我们可以在这里有更大的作为,我相信,个人的梦想终将因国家和民族的强大而更加灿烂。”无论行业如何变化、发展,倪泽军心中秉持的工作信念始终没变——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踏实奉献。而这,就是最为朴实的“劳模精神”。(通讯员/吴睿子、易春霞)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天际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