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优秀的吃货,闲来无事,手头怎么可能没点零食?尤其嘴馋煲剧小饿时来几口,不可不谓人生一大享受~
然而,吃零食虽能给人带来“满足感”,但却有个前提——选对才行!
零食若是选不对,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好比说前段时间,薯片就因检出含致癌物的问题而上了热搜。
01
多个品牌薯片致癌物超标?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早前深圳市消委会从线上线下挑选了15款国内外知名品牌薯片,并送去专业质检公司检测。
结果发现,有7款薯片“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的含量超过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750微克/千克),其中3款的丙烯酰胺含量每千克甚至超过2000微克。
图源/微博
于是,网友们就炸了:以后还能不能愉快的吃薯片了?薯片已经吃了很多年,会不会出事?
丙烯酰胺尽管是致癌物,却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可怕。
首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丙烯酰胺归为2A类致癌物,意味着有致癌可能,在动物实验中已被证实,但在人体的作用其实尚不明确。
其次,丙烯酰胺是食材本身的还原糖(如果糖、葡萄糖)和氨基酸(主要为天冬氨酸)发生反应生成的。
所以,它在很多食物中都比较常见,就连日常炒菜、煎炸等也同样会产生。
更重要的是,抛开剂量谈致癌都是耍流氓!正常情况下,人体从食物中摄入的丙烯酰胺是很少的,处于安全范围。
当然,这并不是说薯片就能肆无忌惮地吃了,毕竟是高脂、高盐食品,还是少吃为妙~
02
6种零食已被拉黑,常吃悄悄拖垮身体
除了薯片等油炸类食物,下面几种零食吃时同样要悠着点,以免伤胃又伤身。
1、辣条
众多零食中,辣条占据了不小的份量,但它也是最该被拉入黑名单的一种。
市面上销售的大部分辣条的生产加工环境往往可能很恶劣,没有严格消毒,容易沾上各种病菌,如大肠杆菌等,进而引起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等问题。
并且,辣条中含有大量防腐剂和色素,吃多了会大大增加患癌的风险。
2、“派”“酥”类甜点
包括蛋黄派、苹果派、凤梨酥、花生酥等在内,乍一看好像很健康,然而,这类食物加工时,一般会添加“起酥油”。
这一物质常含有反式脂肪酸——氢化植物油,食用过多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特别是老年人吃多了,可能会加速认知功能衰退,导致老年痴呆症;而儿童吃多了,则可能影响智力发育。
3、果脯、蜜饯
果脯、蜜饯等零食,因工艺需要,会额外添加大量糖、盐和食品添加剂,比如菠萝干、芒果干等。
其甜味有时会掩盖原料水果的味道,所以有些用了品质较差的水果,也不能尝出来。
另外,为了让颜色漂亮,果脯蜜饯中可能还会添加色素、香精,甚至会残留漂白剂等,长期食用对健康不利。
4、果冻
大部分果冻并不是用水果汁加糖所制,而是用增稠剂、甜味剂、着色剂、酸味剂和人工香精制成的。
对人体完全没什么营养不说,吃多反而会影响机体对铁、钙、锌、蛋白质等的吸收和利用。
5、烤肠
烤肠中真正的“肉”很少,很多是用鸡皮、鸭皮等材料代替肉。
而且,烤肠中多含有焦磷酸钠、山梨酸钾、亚硝酸盐等食品添加剂,含盐量也超标,是不健康零食的代表,最好尽量少吃。
6、碳酸饮料、奶茶
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一向是不少人的快乐源泉~
但是,碳酸饮料中包含较多二氧化碳,喝多容易导致胃胀气,更甚者影响胃酸分泌,引起胃痛、胃炎等。
碳酸饮料含糖量也十分惊人,不仅会造成肥胖,还会使血糖升高,诱发糖尿病。
03
健康吃零食,不妨选这些
总忍不住想吃点东西,到底哪些是比较好的选择呢?
1、低糖水果
含糖量低、热量低的水果,如梨、柚子、猕猴桃等,是当零食的最佳选择,既不用担心发胖,也能够补充维生素。
建议每天摄入200~350克水果。
2、牛奶或酸奶
牛奶、酸钠富含钙、磷、镁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对心脏、血压、血管都大有裨益,常喝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尤其是酸奶,存在丰富的益生菌,进入人体可帮助调节肠道正常菌群。
3、坚果
如核桃、腰果、开心果、巴旦木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能够补充脑部营养,适合儿童和孕妇食用。
研究还显示,每周吃两次以上坚果的人(每次一小把),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较低。
4、黑巧克力
感到饥饿时,不妨吃点黑巧克力。
它在众多巧克力中,脂肪量和含糖量最低,适量吃可快速缓解饥饿感,为人体提供能量,相比起白巧克力、牛奶巧克力会更好。
5、水煮毛豆
毛豆包含亚油酸和亚麻酸,可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毛豆中膳食纤维含量高,常吃还有利于预防便秘。
小贴士:
对于多数人而言,每天吃2~3次零食就够了,建议在上午10点和下午3~4点间食用。另外零食也不能吃太多,其总能量占全天饮食的5%~15%即可。
编辑/王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