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筹建文物医院 游客也能来当“大夫”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11-05 09:50

龙纹碗、高足碗、琉璃件、铜佛像……在圆明园,通过考古和遗址整修出土的玉、瓷、铜、石刻等各类文物众多,但大多残缺不全。自圆明园管理处启动“修复1860”工作以来,已经完成文物修复20余件。记者近日专访圆明园文物修复团队成员,看看这些专业的文物修复师如何通过对文物“望闻问切”和让碎片“破镜重圆”等手段,让一批批文物顺利“复活”的。

大海捞针

479片碎片拼出一只龙纹碗

弯腰盘坐在地上,从瓷器碎片堆中取出一枚碎片,和手中的碎片仔细比对,不太匹配,再选一枚……这就是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科科员张可欣的日常工作——瓷器碎片预拼。因为长期摸取瓷器碎片,这位“90后”姑娘的手指已经有些粗糙了,有时甚至还会被割破,可一旦找到几枚相邻的瓷器碎片,和那个兴奋劲儿相比,这些小苦头根本不算什么。

近年来,圆明园遗址考古工作持续推进,已出土的文物涵盖瓷器、琉璃、石刻等,这其中,仅瓷器碎片就多达10万片。在如此多的碎片中寻找同属一件器物的零件,就好比大海捞针,但修复师们有办法。

张可欣说,文物修复前的预拼工作就好比病人看病前的分诊环节,先按照青花、黄釉、红釉等不同釉彩进行分类;再按照青花吉字牌、如意、寿字等纹饰进行再分类;接着还要按照碗、盘等不同器形进行分类。在同一类瓷片中,寻找可以拼得上的,尽量还原文物的外貌。

此前,圆明园曾修复过一只康熙黄釉绿彩龙纹碗,这只碗严重破碎,碎片数量达479片,最小的只有指甲盖大小,查找拼接特别困难。修复师王勉查阅资料发现,康熙黄釉绿彩龙纹碗的碗身上有二龙戏珠的图案,为了方便寻找,他和同事照着龙身、龙头、龙珠的碎片分门别类地摆放,好比拼图游戏一样,一片一片地比对,将它们一点点地复原。再经过打磨、调色、绘纹饰、上釉等步骤,最终完成修复。

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修复师只能找到文物的一部分,如果能通过这些碎片确定器物的高度、直径等尺寸,以及釉色、纹饰等信息,就可以开始修复了。但如果缺失部分太多,本着修复真实性原则,就保持原状不做修复。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她曾经参与修复过一件道光年间的云龙纹花插。当时查阅各种资料、努力拼对,都找不到这件花插上半部分的样式,“凭借我们的技术,完全可以仿造出残缺的部分,但文物类瓷器的修复在于补全破损、并最大化还原文物原貌,所以我们最终决定遵从历史、保持现状,包括瓶身上面有很多被火焚烧过的黑色痕迹也给予了保留。”

妙手回春

地下铜像修复后确定为“唯一幸存”

文物考古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博物馆墓葬出土的文物种类比较单一,虽然经过时间的洗礼产生破损,但通常能在小范围内找全所有碎片,但圆明园的文物是在极其混乱的情况下被打碎、打乱的,出土时也是混杂在一起。虽然这一现状给文物修复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经过修复师们“妙手回春”的修复之后,去除了病害、恢复昔日原貌的文物反而给考古工作提供了线索。

该负责人介绍,“地天母”铜佛像出土于2001年至2003年间的含经堂考古期间,“虽然知道是含经堂出土的,但是我们一直不知道它存放于哪个房间。”这尊铜像由于埋藏地下时间太久,出土时有部分缺失,存在锈蚀。“必须去除有害锈,因为它就像人得了癌症一样,会扩散,不管它,铜像就会慢慢被腐蚀掉。”该负责人说,在修复的过程中,修复师要首先对器物进行清洗,“不能使用普通的自来水,因为水中的物质可能对器物造成伤害,所以得用去离子水,对文物进行清洗”,去掉附着在器物上的泥土之后,要用文物修复专用的药剂进行除锈处理,让铜器恢复本来面貌。

经过修复师的修复,这尊铜佛像不仅再次恢复原貌,底座还露出了“德行根本”四个清晰的字迹。

“这几个字露出来之后,我们马上联系考古专家,考古专家一看,高兴坏了,这几个字恰恰能证明佛像的位置,给文物的考古提供了珍贵线索。”该负责人说,考古专家确定,这尊佛像原供于梵香楼二层德行品间的佛龛中,是梵香楼七百余尊佛像中唯一幸存的,十分珍贵。

复原旧貌

首次修复彩色琉璃,还原“色彩缤纷”西洋楼

在众多等待修复的文物当中,一对黄绿相间的琉璃构件尤为引人关注。“这是我们马上着手修复的彩色琉璃构件,修复好后可能会对公众展出,到时候游客看见这些琉璃件后,可能会颠覆他们心中的西洋楼的模样。”文物考古科相关负责人说。

游客参观圆明园遗址的时候,西洋楼是必去的地方,那些精美雕刻的乳白色石柱成为“打卡”的标志。“我们曾经一直以为西洋楼是素色的。”该负责人说,考古人员在现场考察时只发现了白石、青石或花岗岩,颜色都比较素。历史照片也大都是黑白的,墙面深深浅浅,但看不出颜色。

然而专业的数字化修复团队在考察的时候,发现了一些造型独特、颜色特别的琉璃构件,联想到可能来自西洋楼,于是开展大量调研、比对和色彩复原。最后,数字化修复团队发现,被毁之前的西洋楼其实是“色彩缤纷”的。

原来,西洋楼是“西洋外表中国心”,柱子内部是木头的,然后砌上砖,最外层贴上西方人用的大理石,而大理石上的很多西洋纹饰用的就是琉璃构件,通过榫卯的方式嵌入的。琉璃构件颜色丰富,有黄色、绿色、蓝色、青色、藕荷色和紫色,还有两种颜色组合的构件,比如黄色与绿色、青色与蓝色等。

然而这样的建筑经不起大火。在1860年的浩劫中,西洋楼付之一炬,只剩下了断壁残垣和残破的琉璃构件。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对于琉璃构件的修复都采用回炉复烧的方式进行,虽然可以烧出结实的新构件,但是琉璃本身的颜色也会被同时烧掉。圆明园的文物修复师们将挑战全新领域,首次尝试对琉璃构件进行修复,根据初步方案,琉璃构件的修复过程跟瓷器相似,清理、粘接、补配、找平、做色、绘纹饰、上釉……一系列步骤顺利完成,才能努力还原琉璃构件的原始风貌。

马上就访

圆明园文物医院即将“开张问诊”

圆明园管理处文物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条件所限,以前文物修复的场地并不固定。为了让更多文物告别沉睡的库房重获新生,圆明园管理处正在筹建文物医院,让文物修复拥有永久固定场所,接受更加专业的“问诊”和“手术”。

目前管理处已经完成选址和初步建设,清洁台、通风柜等文物修复设备也已基本到位。文物医院的功能设置包括文物修复、文物检测分析、资料收存,未来还将增加考古发掘基地、文物库房等功能。

这座文物医院将具备文物保护管理与展示宣传功能,未来有望对公众开放部分修复环节,公众不仅可以看到文物“复活”的全过程,还有机会跟文物修复师们现场“研讨”。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圆明园文源阁遗址考古发掘完成 计划对公众开放
中国新闻网 2024-12-07
圆明园文源阁遗址考古再添新成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7
发现宫门、供排水设施等遗迹 圆明园考古有多项新发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13
宫门、御路、蹬道重见天日 圆明园文源阁遗址考古工地开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2
圆明园回应:水洗支柱部分断裂,以后将更换此处文物展陈地点和方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04
“万园之园”重现光华(探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3-12
“圆明园石柱回归展”在圆明园遗址公园正觉寺举行 7件流失海外汉白玉石柱回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4
7根石柱文物回归圆明园
新华社 2023-10-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