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台历史教科书“独”害岛内下一代
人民日报 2020-09-15 08:43

人民日报海外版9月15日消息,新学期伊始,岛内有历史老师投书媒体,痛陈新版初中二年级历史课本中国历史被大量删减,“三国消失,武后不见”,其行径令人发指。岛内舆论指出,民进党当局为推动“去中国化”和“文化台独”,不断删改课纲篡改历史,其直接结果之一是让历史教育失去知兴替、明得失的意义,让岛内下一代变得浅薄无知。

“独”心日炽

岛内媒体查证发现,这批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的新课本,中国历史被删减幅度之大令人乍舌。以初二新课本翰林版为例,第一章“从商周到隋唐的国家与社会”删到只剩短短4页,2400年历史仅以1600字讲完,历史人物只提到秦始皇、汉武帝等寥寥数人,都是一笔带过。

新课本对过去必谈的周武王伐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汉末黄巾起义、三国、魏晋南北朝一概略过,史籍经典《史记》《汉书》全然不提,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踪迹全无……无怪乎被岛内教育界评为“史上最‘独’历史课本”。

人民日报海外版9月15日消息,台湾嘉义大学应用历史系教授吴昆财统计,其中一版课本用6个章节讲述商周至晚清3600年,每章正文仅用1500字却要讲600年。“凌乱、不知所云、没有时序、没有前因后果。”“只能说‘破碎’是民进党当局历史教育最大特色。”

这是民进党所推新课纲上路的第二年。去年高一、初一历史课本面市,就因其美化殖民统治、充斥“去中国化”内容而引发舆论抨击。在这些课本中,南岛语系取代中华民族成了台湾人的祖先,明郑和清朝统治被写成与荷兰、日本殖民者无异的“外来政权”,以否定《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法律效力为理论依据的“台湾地位未定论”赫然在册。

“失忆工程”

岛内各界有识之士对历史课本遭到粗暴篡改纷纷表达痛心与忧虑。世新大学副校长游梓翔表示,这是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的一项“失忆工程”,试图使中国历史的发展轴线变得凌乱,切断台湾与中国历史的紧密关联。

台湾中学教师沈渝在《联合报》撰文表示,为了容纳更多的“东亚发展史”,中国史被大幅精简,中国史上最伟大的汉唐盛世几乎消失在台湾新世代的记忆中,帝王将相的名字也一同消失了,“没有刘邦,也没有武则天”。他质问道:“没有了人便没有了故事,历史课将变得何等枯燥沉闷?无法知兴替、明得失的历史教育,还剩什么意义?”

国民党考纪会主委、律师叶庆元直批,按照新课本所教,“如今台湾的孩子们将不再知道什么是三国,也不会知道谁是赵云、谁是吕布了吗?”

世新大学副校长李功勤表示,课纲变化背后反映出民进党的政治图谋,“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新课纲美化日本殖民,对国民党执政用“白色恐怖”四字带过,对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只字不提,造成年轻学生的误解与误识,也削弱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民进党想借此教材巩固统治地位”。

岛内教育界人士指出,一本教科书每年约20万名台湾学生使用,10年就是200万名,加上外溢效果,全台湾恐有400万人要受到这种“去中国化”历史课本影响。“台独”教科书若得不到及时拨乱反正,拖越久“独”害越深,台湾社会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必遭反噬

多年来,绿营一直想尽办法修改课纲。正如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理事长段心仪所说:“20年来台湾的教育资源被用来逐步建构一套‘反中’的历史诠释。”

早年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按照历史朝代的时间顺序编写,李登辉时期将初一教科书改为“认识台湾历史篇”“认识台湾地理篇”,初二才开始念中国史。中国史跟台湾史被割成两节,内容浓缩,学习次序也被摆到了台湾史之后。

陈水扁时期,历史教科书被进一步大幅篡改,不但中国史由原来的三本浓缩成一本,而且课本中原有的“我国”“本国”“大陆”等用词,全改为“中国”;“统一中国”由“历史的展望”改为“历史的口号”;武昌起义变成了武昌“起事”;“黄花岗72烈士”从课本中消失……

马英九时期曾经通过“课纲微调”试图拨乱反正,却因民进党发动学生抗议而被迫搁置。民进党当局2016年重新上台后,第一步就是废除“课纲微调”并炮制“史上最独”课纲。

岛内网络媒体调查发现,近七成台湾网友对中学课本大删中国史的做法表示非常不认同或不太认同。一如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曾评论,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主导推出的所谓新课纲,数典忘祖,美化殖民统治,企图割裂两岸的历史和文化连接,不仅荼毒台湾年轻一代,更进一步破坏两岸关系,加剧两岸对抗,必然遭到台湾社会的强烈反对。

台湾《中国时报》以《不尊重历史者,终将遭反噬》为题的评论文章说,新版历史课本提供了凌乱破碎、无时序、无因果的内容,我们只看到“历史教育如何被终结”的斑斑血迹。但“狂野的欢愉将有残暴的结束”,绿营恣意屠杀历史教育、违逆学术伦理,终将被历史本身反噬。

编辑/周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