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各科室情况、查看手术间状态、调取实时监控影像、汇总医疗数据、精准预警后勤服务问题……近期,天坛医院用上了物联网技术,用“绣花功”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8月23日上午,天坛医院智慧管理中心“天坛大脑”启动仪式暨公立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交流活动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举行。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启动仪式上了解到,该医院通过“天坛大脑”的启用,一方面提高了医院管理效率,同时也让医学更有温度。
三个模块组成“天坛大脑” 医院实现智慧管理
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在启动仪式上介绍了天坛医院智慧管理中心—“天坛大脑”的设计背景及功能定位。“天坛大脑”包含三个模块:天坛医院智能集成平台、天坛医院智慧运营管理平台、天坛家后勤运营数据看板。其中,天坛医院智能集成平台以动态3D模型的方式立体展示医院建筑结构,可以看到医院的整个建筑结构用3D分层形式展现,每一层内的布局、各科室位置、手术间状态、电梯运行情况、各门诊和病区等候人数等信息都可实时看到。
在演示中,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看到,点开“排队”选项卡中的骨科门诊,在8月23日上午10点07分,骨科门诊共有23人候诊,已经有55人报到,待缴费人数是1人。点开“楼宇自控”选项卡,全院各个楼层的空调和新风系统运行情况也能一目了然。点开“医疗设备”选项卡,全院CT的分布情况、实际运行情况等都能在屏幕上显示。此外,这个平台还可以实时展示包括手术室在内的全院各个区域的实时监控影像,一方面可回溯手术过程,同时还可作为经典教学片保存、观看。
在天坛医院智慧运营管理平台,通过今日关注、年度回望、政府考核、科室监测、科室诊断等模块集中展示了医院整体运营情况,该平台汇总整合了院内不同业务信息系统的医疗数据、业务数据、管理数据等,凝练为各类运营指标,多层次、多角度、多区间对医院整体运营情况进行智慧管理。
在天坛家后勤运营数据看板,通过展示“综合维修、综合服务、预定、咨询、投诉”五大类业务工单实时及历史数据,对后勤服务问题及时预警、精准处理,提高服务质量。对报修事项、楼宇、科室多维度数据整合,为快速决策,配置后勤资源和优先级提供依据,最终为医护人员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后勤一体化服务。
病人可直接获益 报到后半小时内见医生
启用了“天坛大脑”之后,能给老百姓前往天坛医院看病就医带来怎样的好处?王拥军举例说,最直接的就是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排队时间。“因为医院太大了,看病需要挂号、缴费、化验、取药等多个环节,这个时间在过去很长的,有了这个系统之后,可以承诺在病人报到之后30分钟内肯定看上医生。其次,也能直接帮助患者缩短在医院排队等候辅助检查的时间。以往做核磁要等好几个星期,有了这个管理平台,我们能准确地掌握每一台机器的运行效率,从而缩短整个服务等待时间。总的来说,就是要想让医疗更高效、更温暖。”
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使整个医院系统联结在了一起,以最大化地发挥整个医院的实际效能,提高运行效率,同时,更能让患者在医院就诊倍感温馨。王拥军表示,患者的就医体验很大程度来自于医院的就医环境。“我们在老医院做过调查,寻找有可能会影响患者就医体验的细节,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就医难度高就是从停车场开始的,所以我们致力于提高医院后勤服务的质量,使整个医院的运营环境是在一种温馨的氛围中,就像住酒店一样的,我们要为患者做好服务。”
管理有实效 运行效率和效益实现双提升
据了解,北京天坛医院搬迁以来,加强精细化运营管理,2019年3月专门成立了运营管理办公室。经过1年多的运转,从组建队伍,到搭建管理平台,以信息化系统建设为工具,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相关要求。北京天坛医院在国务院55项绩效考核指标和市医管中心绩效考核的引导下,以公益性为导向,建立了医院运营数据中心,形成智慧运营管理平台,将临床、医技、医辅、财务、人事、资产、物资等多系统数据进行汇总整合,真正实现了业务数据和经济数据的高度融合,建立了对各科室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实现从业务关联、价值管理到运营管理、智慧决策等一系列智慧管理措施。从最初的数据采集、数据集成到功能集成、可视化界面集成,初步实现了智慧运营管理平台的可视化和智能化。
随着医院整体搬迁带来的楼宇面积、后勤运行设备的成倍增加,医院后勤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将传统的现场管理、纸质工单管理升级为信息化平台上制度化、流程化的管理,依托天坛家职工服务平台,由医院办公室统筹,结合第三方物业评估来开展,以动态的形式实时展示医院各类报修报事工单情况,自动集成各类工单数据并实时统计对于预防性维护保养提供数据支撑。同时系统针对各类工单进行年度月度对比展示,对于后勤运营的管理提供直观决策依据。
借助医院新院发展的契机,在精细化运营管理的多项举措下,医院运营效率和效益均得到提升。新冠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12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医院月均每诊位诊次、床位使用率及住院手术量均有明显提升,月均每诊位诊次较同期提高28.68%,床位使用率较同期提高10.91%,住院手术量较同期提高38.25%。通过对临床科室运营成本的监控及相关绩效指标的设立,在业务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平均住院日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3天,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指标较上年同期下降0.91%。医院核磁共振、CT、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查人次均呈现增长态势,分别提高33.02%、26.52%、53.13%及44.21%。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