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商业街“美颜”升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7-03 09:18

微信图片_20200703091826.jpg

瑞蚨祥、内联升、马聚源……在大栅栏商业街上遛一圈,两侧都是百年老字号。从2019年开始,这条西城区最有代表性的商业街悄然开始了改造,如今“变身”为一条高品质的步行街,并被评为2019年首都文明街巷。

走在大栅栏商业街上,一处处改造后的细节令人印象深刻:曾经陈旧的路面地砖不见了,新铺装的石板路面平整且坚实,每一块方砖的厚度由此前的10厘米增至25厘米。与此同时,街面上还多出了一条275米的排水系统,箅子下藏着全新的雨污分离管线。沿街建筑的外立面也进行了修缮保护和油漆彩画,显得古色古香。此外,为配合大栅栏步行街整体升级,地下电缆等市政管线也进行了重新梳理。

大栅栏商业街东起前门大街,西至煤市街,全长275米,宽约9米,最窄处6米,最宽处达13米。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在步瀛斋、瑞蚨祥等老字号门首,台阶进行了重新设置。原来,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商业街最窄处能够达到6米标准。如果俯身望去,可以发现曾经里出外进的台阶不见了,两侧所有台阶都在一条基准线上,整个街面不经意间完成了“美颜”。

家住大栅栏商业街附近的陈大妈每天都习惯在街上走走逛逛,对于大栅栏商业街的变化,陈大妈最有体会。“以前街上有不少违建,路面也不平整,现在从街西头一眼可以看到东头的前门大街,视野特别敞亮。”正说着,几名外地游客在驻足拍照,陈大妈主动上前搭话:“我帮你们拍张合影吧,看看大栅栏多漂亮。”

北青报记者还发现,大栅栏虽然是一条著名的商业街,但处处展现出浓郁的文化特色。街东头的老字号六必居去年开设了博物馆,账册、照片、工牌、印章、房契、算盘、油灯、酒壶、牌匾及生产制作器具,近百件藏品以及复原的老店和生产场景,向人们讲述着老酱园自明代以来的风雨沧桑。

像六必居这样手中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字号,在大栅栏还有很多。同仁堂、张一元、内联升、瑞蚨祥……大栅栏地区有26家中华老字号企业、3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项目就达15项。不仅是六必居,内联升等老字号也都开设了主题博物馆,一项项曾秘不示人的绝活陆续走到台前。不过,目前处于疫情期间,这些老字号博物馆暂时关门谢客。店家表示,等到疫情稳定之后,他们欢迎市民和游客体验参观。

大栅栏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正在努力使传统商业氛围里增加文化附加值,老字号博物馆的建设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如今,一个老字号的民俗博物馆群落正在慢慢形成,人们逛大栅栏,不仅买到了东西,还能体验正在消失的传统生活方式。

在大栅栏商业街提升的同时,紧邻的煤市街也悄然完成了变电箱“进院”等工程。据介绍,本次共清理变电箱21个,除一处挪至街道拐角外,其余全部实现“进院”,例如,在煤市街24号、48号、128号院内,就有从路边挪到院内的变电箱。目前,煤市街1000余米长范围内实现路面拓宽,平均宽度达5米,可供行人双向行走,并设有盲道。“变电箱进屋改变了以前行人只能从两箱夹缝中行走的局面,为整个大栅栏商业街乃至北京坊区域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条件。”大栅栏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北青报记者还从西城区获悉,今年大栅栏商业街将在街面重铺和外立面修整的基础上,进一步着重打造硬件升级。今年年底前,大栅栏商业街全部标识和导览牌将完成重做。明年大栅栏商业街将着力打造文化软件,促进业态升级。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天际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天际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
🐶🍎老常
0
应该配上图
07-03 09:22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