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宝会说话》从远古而来,走过龙飞凤舞,穿越彩陶青铜,终于来到魏晋隋唐。笔墨纸砚都已备好,书圣王羲之酒至微醺,提笔写下《兰亭序》;诗仙李白酣畅淋漓,开口咏出《将进酒》。那是一个美学觉醒的时刻,一个文化融合的时代,飞天从恒河飘过黄河,回翔在敦煌壁画里;海伦踩着丝绸之路从爱琴海走进中国,栖息在一只鎏金银壶上;阿罗本从波斯来到长安,留下一座《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华文明敞开胸襟,包容世界,渲染出缤纷的色彩,咏唱着自由的歌吟。
这部25集短片组成的系列纪录片,每集只有区区5分钟,却像一首首唐诗绝句,言有尽而意无穷,风云变幻,气象万千。或许受了李白天马行空的才华感染,《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以轻灵的想象激活沉睡的文物,宛如画家张僧繇墨笔一点墙上的龙便腾空飞舞:《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内心独白,竹影摇曳,落笔潇洒,仿佛重回当年流水曲觞的雅集;《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筹筒》依托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以李白、岑夫子、丹丘生三人饮酒的独幕剧方式描绘唐代酒筹;《水晶缀十字铁刀》是汉刀与唐刀的跨时空对话;《阿斯塔那俑与文书》是一场重回历史现场的舞台剧,唐代高昌郭录事审理了曹二郎和李三之间的一桩经济纠纷案,以此讲述出土文书《唐西州高昌县上安西都护府牒稿为录上讯问曹禄山诉李绍谨两造辩辞事》;《唐代仕女俑》以今日胖妹的口吻给大唐女佣写信,描述了一个胖妹的春天,一个“以想胖就胖的自由为美”的时代;《立狮宝花纹锦》干脆放弃所有旁白独白对白,直接用电脑编程的方式展示唐代图案,辅以字幕说明;《敦煌经变画》从天国想到唐都长安,直接切入火箭腾空、灯火辉煌的现代场景……久违了,任才使气的创作!久违了,天马行空的想象!
对于编导团队来说,要在短小的篇幅里勾勒中华文明的精神肖像,这是一份艰巨的考验。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史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怎样讲述魏晋风度?纪录片选择了曹植、王羲之和竹林七贤,准确诠释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洛神赋》情调哀怨,文采飞扬,曹植以此抒发抑郁之情。而《洛神赋图》据传为画家顾恺之所作。影片追源溯流,从《诗经·蒹葭》找到洛神的原型——那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伊人,“洛神带着对美的无限向往,却永不可得的缺憾,奠定了东方审美的底色”。而竹林七贤早已沉淀为中国文化里一声高贵的绝响,“嵇康轻叹,《广陵散》于今绝矣,40而终。阮籍独自驾车,行到路尽头,嚎啕大哭,后折返”。率情任性,高标独立。
从魏晋到隋唐,中华文明历经数百年战火浩劫,走到一个国强民富、人文馥郁的繁盛时代。诗人杜甫曾经这样描述他所看见的盛唐:“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纪录片选取了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李白的《将进酒》、唐三彩骆驼载乐陶俑、敦煌经变画、黄河铁牛、回洛仓刻铭砖等讲述了大唐的风华、胸襟、实力与自在。但长沙窑青釉褐彩诗词壶上一位无名氏的诗歌让我感慨不已:“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花不相思”。这首诗虽然没入《全唐诗》编辑的法眼,却为那个时代留下一条最美注释:诗歌是唐朝的日常生活,隔壁大妈闹点小情绪都会写成诗,而不是骂大街。或许,这就是GDP无法统计的审美素质。
《如果国宝会说话》一开始就摒弃严肃紧张的脸,以短片之轻负载文物之重。它拒绝宏词阔论,慷慨激昂,而是回到日常,回到人性,用今日之心触摸隐藏在文物内部的心跳,回到历史现场,与李白、杜甫推杯换盏,笑谈人生,寻找情感的共振。行至第三季完全放开所有束缚,飞天一样自由自在,漫天飞舞。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复生,是庄子、屈原、王羲之、李白艺术传统的赓续。
这是诗的纪录,纪录的诗。
文/张同道(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