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划一的晾衣杆,干净平整的路面,绿意盎然的花坛,丰富多样的楼门文化,氛围浓厚的益家书屋,漂亮整洁的外墙立面……据悉,近年来,机场街道陆续启动了一批小院的升级、改造工作,在保护老旧小区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让小区重新焕发活力。西平街社区燕翔西里18号楼小院,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了解到,燕翔西里18号楼小院建于1996年,因建成年代久远,小院内存在绿地私搭乱建、道路坑洼不平、车棚外观斑驳破旧、人文氛围不浓厚等问题。在了解居民改造需求的基础上,去年,街道以小院为试点,启动了全景楼院建设工作,从硬件与软件,人文与自然,设施与功能、空间与交往、生活与生态等各个方面,对小院进行了整体提升改造。
日前,记者来到燕翔西里18号楼小院看到,小院外墙立面粉刷一新,小院南侧的绿地进行了修整硬化并安装上晾衣架,方便居民晾晒衣物;北侧的停车棚也被内外粉刷,变得干净整洁。“原来晾晒衣服都是自己拉铁丝,杂乱又需要经常更换,现在好了,新安装的晾衣杆美观又好用,用着可顺心了。”居民张阿姨表示。此外,院内还有一个多功能的精品书屋——“益家书屋”,书屋包括室内、室外两个部分,室内是图书馆,存有4000多册图书,居民可以免费借阅;室外是流动居民议事厅和漂流书屋,供小院居民议事、捐赠图书、喝茶、聊天。“益家书屋可是小院内文化氛围最浓厚的小天地了,我是管理书屋的志愿者之一,在益家书屋看书、喝茶太方便了。暑假期间我还带着孙子一起来整理这些书,想让孙子也多沾染一些书香气。”王阿姨告诉记者。
在改造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街道也对楼门文化建设进行了完善,如今,四个单元的楼门文化宣传栏整齐划一,内容丰富,每个单元门前还有多功能小黑板,可用于记录住户的生活点滴、便民事项宣传,居民也可以在此书写练字、文化娱乐。“通过‘楼门文化’,托起居民之间文化交流、和睦互助,增进邻里和谐、增加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区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全景楼院建设工作,多角度、全方位满足居民生命周期和谐宜居需要。”
文/记者 薄耀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