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2019朝阳融媒社区行优秀摄影作品展在朝阳区图书馆新馆开展,展出照片分为“环境”“纪实”“建筑”“人文”四个篇章,70张获奖照片见证了朝阳时代的变迁,讲述朝阳群众的身边故事。展览首日,现场人来人往,参观者走过展览墙,或凝视端详,或拍照留念,穿梭于新老照片之间,感受时空转换的奇妙体验。
据介绍,2019年朝阳融媒社区行活动由朝阳区融媒体中心主办,活动自6月中旬启动以来,先后走进酒仙桥、大屯、平房、团结湖等街乡10个社区,到居民身边收集朝阳老照片,听居民们讲述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希望通过照片的形式,展现朝阳区的发展变化成就,这些摄影作品不单是作者用镜头记录的过程,更是每位作者通过画面传递内心声音,表达对这片土地深深眷恋的过程。”朝阳区融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展出的摄影作品中,既有北京CBD的时代变迁,也有奥林匹克公园里的奥运记忆,既有文化古迹中的历史传承,也有城市化进程中的幸福生活。“都认不出当年的家门口的模样了!”在参观现场,建外街道居民刘先生看到一组老照片,感慨地说道。“以前这地儿叫大北窑,我记得2000年那会儿,这里还有一排排的小平房,我们家就住在这附近。”刘先生告诉记者,现在虽然还有“大北窑”这一公交站名,但跟之前的模样大不相同,平房和矮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央视大楼、国贸三期、SK大厦等商务楼宇,各具特色的建筑群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不过短短数十年,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这张获奖作品名为《建设新朝阳》,画面主体是一个焊接工人正在焊钢筋架。焊枪枪头喷出红色火花与暗色调的钢架形成鲜明对比,与远景中一座蓝白相间的大厦一角相映衬,再配上蓝天,色彩明快鲜亮。
这幅作品的作者是71岁的李振芳,采访中,他深情地表示自己见证了祖国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希望用镜头把北京、朝阳的美景记录下来,留住光影,讲好故事。“高楼大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现在的朝阳,环境优美高楼林立;而焊接工人在施工,表明新时代的朝阳还在不断建设中,未来会更好。”
不同于“老朝阳”记录的旧貌变迁,新一辈更多将镜头指向时尚。“90后”摄影爱好者李宝杰最喜欢逛三里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他拍摄的一组街景获得评审专家的认可。“以前约朋友来喝酒,现在约着看书,三联韬奋书店、春风习习馆成了年轻人的新宠,也是我拍照的打卡地。”
老照片见证变迁,新照片凸显变化。对于这些作品的拍摄者来说,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家住东风地区的曹非,居住地从种马场、猪场和大田变成了配套设施完善的新社区;在机场街道生活、工作60年的阮维北,见证了机场的变迁,一个个影响历史的事件从这里开始;奥运村街道的戴金贵,亲眼见证了奥运会在家门口举办的盛况,“Welcome to Beijing”的口头语记忆犹新……
据介绍,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市民可前往位于东三环双井桥附近的朝阳区图书馆新馆现场免费参观。
文/记者 王成 杨琦 许家欣
摄影/马思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