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下的这两个身影,映照疫情中所有闪着光的人
解放日报 2020-03-06 08:14

这张图片,昨天成为刷屏爆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援鄂的上海中山医院青年医务人员刘凯,陪着一位卧床的老年病人沐浴在夕阳下,金色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站在背后拍下照片的,是武大人民医院的陪检员甘俊超。

据报道,87岁的老人住院日长,27岁的医生工作繁忙,对他们来说,阳光已经久违。当他们做完CT返回病房,刘凯轻轻询问老人,要不要看一眼夕阳?于是,就有了让人们深受触动的一幕。

一次轻轻的询问,一次短暂的驻足,是医护人员对病人朴素的尊重,也是医生自己情绪的真实表达。人们之所以感动,是因为画面里的医生不再是被称颂的“钢铁战士”,患者也不再是通报中冰冷的“病例”,而是两个活生生的人,和你我一样,渴望着温暖、渴望着春天的真实生命。

阳光撒在他们身上,温情流淌在我们心里。这是一张凝聚着生命力的剪影,一老一少,年岁相差一甲子,生命阅历天差地远,却同时渴慕着这一缕阳光。为什么?或是在病房日久,或是奔波匆忙,对他们来说,阳光是最自然的温暖、是赋予天地万灵生命的源头,也是他们最渴望、最自然的生活状态。

对阳光的憧憬,或许是人类最原始的冲动、最真实的渴望。照在武汉、照在医护人员身上的这缕阳光,更显意味深长。

这个冬日格外漫长,在中国人的心里、在武汉人的心里,都憋着一股子劲儿。在这个本该最温暖的春日,最无忧无虑享受着诗意的美好时光,我们的生活却因病毒而困顿,而被迫锁于陋室、锁于病房,锁于一个个枯燥的角落。“憋疯了”“愁坏了”大概是这段时间人们心中最真实的感受,对病毒的担忧,对未知未来的惆怅,种种负担,成为了人们心中的阴影。

但春天终究会到来。武汉的这一缕阳光出现得恰逢其时。一老一少,他们对阳光的仰望,何尝不是亿万中国人对于希望的仰望?大家从他们身上看到的力量,何尝不是我们一直期盼着的希望?

其实,在疫情的困境中,温暖随时涌现,希望也从未枯竭,越是病魔肆虐,很多人表现出来的乐观就越让人敬佩与感慨。画面中的老人是一位音乐家,不久前他还躺在病床上唱过两句“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歌声苍老却洪亮,这是对春的感动;前些天,身患新冠肺炎的中国传媒大学孙英春教授回忆自己的住院经历,曾嘱咐医护人员别拉窗帘,哪怕身在ICU,他也想看一眼窗外的风景,这是对光的追求;武汉方舱医院里,卧床的的病人手捧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一卷学术著作,读得津津有味,这是对知识的敬仰……

这是生命在遭遇困顿时的真实反映,也是生命自内而外奏响的一曲希望之歌。当外界黑暗时,照亮世界的光往往源自人心:那些人的坚守、那些人的牺牲、那些人的坚持,都汇成了自内而外的人性之光,他们闪烁在每一个ICU的病房,闪烁在每一个普通的工作岗位,也闪烁在每个人的身上。

更令人温暖的是,这些追求和向往,往往得到富于温情的应答——陪老人看一眼夕阳的刘凯,无疑是善解人意的;而孙英春所在病区的玻璃窗上,特地贴上了一张纸条,写着“窗帘不要拉下来,孙教授要看风景!”这位阅历颇丰的教授说,自己看到这张纸条,第一反应不是感动,是震撼。

震撼,是因为小小的互动里闪耀着人性之光,而这样的光,会穿透黑暗、穿透迷雾。疫情里,人们被一张简单的图片或一个小小的细节“戳中泪点”的经历很多。在大灾大难面前,人性的光芒显得分外可贵与明亮,我们也更容易被这份简单和真诚所触动和感动。

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山河大江,穿过人海茫茫,必能发现更多生命的真相,也将不断汇聚我们战胜疫情、战胜困难的力量。

编辑/白龙

相关阅读
感悟|人生,是一场修行的旅行
儒风大家 2024-11-30
《816》今日上映 ,导演魏德圣:看似灰暗绝望的病房中,蕴藏着最旺盛的生命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9
《海角七号》导演新作《816》定档10月19日 聚焦儿癌群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4
夜读|想得开的人,人生都是幸福​
诗词天地 2024-08-03
写作|王蓉蓉:当《人间草木》遇上《我的阿勒泰》
汪迷部落 2024-06-04
赏读|移动云朵的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8
水滴筹服务型筹款顾问张叠泉:换一种方式,继续走父亲的路
潇湘晨报 2023-08-21
人小“益”大 童行动·同行动发起人吴鹿语:在“微行动”中体会做公益的快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