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袭,在全国共抗疫情的关键时刻,复工也在有序推进。
记者获悉,北京各大购物中心积极应对,从租金减免、调整营业时间、内部防控等方面做好应对疫情的举措。不少购物中心、百货商场推出线上购物、建群营销、"直播带货"等新零售方式,让顾客实现了“云”逛街,而商家员工在复工后也纷纷"转型",成为网红主播。与此同时,写字楼复工也在面临重大考验。
零售业转战线上,员工转型“网红主播”
受疫情影响,商场客流下降。据高力国际一份疫情期间的调查显示,有65%的零售物业业主认为疫情造成商场客流下降85%或以上,其中近三成业主的商场已暂停营业,即使是尚在营业中零售物业,开业时间亦大幅缩减,除超市外,多数于下午5点-7点即结束营业。
客流量下降亦造成业绩的大幅下滑,近一半的业主认为业绩下降至少七成,此外有44%的业主表示尚未核算业绩损失。
在严峻的形势下,线上线下融合成为未来商业发展的大趋势,不少购物中心已经抢先一步,开发了自己的APP、小程序等线上平台。
以凯德为例,据了解,从2月份开始,凯德利用已整合的线上平台优势,通过专有渠道为会员快速提供相关组合商品,为已入驻的品牌创造线上增量销售。
凯德方面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线上“战役”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借助精准营销,帮助某商场闭店租户,线上2小时售出3000份商品,单日实现销售41万;新客当天连带销售增长平均10%,一周内复购销售增长平均35%以上。
作为商业巨头的万达,为鼓励万达广场商家恢复正常经营,2月20日再次推出租金延期政策,与合作商家共渡难关。恢复经营后现金流困难的商家可申请延期缴纳2020年3月和4月的租金及物管费,经商管集团一企一策审核,最长可延期至2020年12月底缴纳。
于此同时,2月18日,万达宣布启动一项创新举措,正式推出线上营销计划“安心优选,宅家易购”。据了解,该计划将联手京东、抖音等线上流量平台,依托于万达广场小程序、“一店一码”,打通全国6万家店铺导购微信,消费者可以实现“在线选货”,“在线下单”,或直接跳转品牌线上商城。
早在去年双11活动期间,万达广场携手抖音开启线下实体商业短视频营销模式,这一模式在抗疫期间得到进一步运用,“直播带货”成为商业运营的另一张王牌。
除此之外,北京龙湖天街、大悦城等大型购物中心,也陆续发布了缩短营业时间、线下严格管控、线上云购物等措施应对疫情。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突发疫情,亦是一次历史契机,迫使实体商业零售企业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方式、产品模型,从线下到线上,全面开拓新的渠道,实质也加速了实体商业的转型。
凯德中国数字化战略与创新董事总经理李琤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疫情对零售业未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线上线下界限加速弱化,从模糊化走向零界限,线下零售对数字化从被动适应走向主动应用阶段。更重要的是,新消费习惯正应运而生。”
写字楼复工承压,多数实行弹性工作制
如果说实体商业尚可以依靠线上营销带动消费热度,那么,写字楼复工面临的挑战显然更加严峻。
根据凯德最新办公楼复工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周开始,大部分企业开始陆续复工,实行错峰上下班或者值班制度,在保证员工的健康安全下,企业开始复工复产。
以北京来福士中心为例,目前办公楼已经安排错峰上班、实行弹性工作制,在办公楼大堂设置动线分流,保持距离,实施无接触进楼。于此同时,在前台发放临时卡,供租户和访客使用,避免通过闸机时摘除口罩的风险;上海来福士广场办公楼还实行了客梯错峰运行,最多限乘8人。
凯德方面称,凯德在中国的所有项目,均已做好迎接复工潮的准备,全面防控,保障租户的健康安全。
负责中国业务的凯德集团总裁罗臻毓告诉记者,“眼下的困难,也是企业静心探索、提升效率、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时光不逆,时不我待,我们能做的,唯有迎难而上、积极应对。”
像凯德这样的大型商办物业,采取特定措施安排复工的不在少数。据莱坊统计数据显示,若以员工进公司办公(包括轮岗)为复工的统计口径,估计大概50%左右的企业已经开始上班,它们多为央企、国企和民企,外企则多采用在线办公以及员工轮岗的形式。
此外,疫情对北京写字楼市场供应也将带来巨大挑战。戴德梁行分析称,对于开发商而言,需要承受的经济压力也相对严峻。其一,为了应对疫情,避免租户流失,则需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办公环境,这样势必会支付更多的成本在楼宇防疫和管理层面;其二,受疫情爆发影响,许多开发商的在建项目都处于停滞状态,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也不容小窥;其三,疫情尚未结束,大部分企业租户都处于敏感期,使得原本一些选址和扩张需求都处于暂缓状态。
结语:
任何时代都是危机并存,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创新“自救”,更要看到机遇。
未来,从租户层面来看,租户在商场或写字楼选址时,对中央空调、新风换气系统等硬件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更加看重业主能否在非常时期提供灵活、有效的应变预案,为租户提供最大限度的可用资源,让租户的损失减到最小。而对于开发商而言,智能化、人性化的物业管理水平,也是未来比拼的关键。
文/北青网记者陈婷婷
编辑/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