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是在长征五号遥二任务发射失利后,时隔908天的圆满回归。经历过成功的喜悦,也留下过失利的泪水,中国航天人书写下了一段不平凡的飞天征程。
已经57岁的王维彬高兴得像个孩子,整整两年半的时间,他终于等到长征五号再一次一飞冲天,当卫星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的那一刻,他终于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在908天前,王维彬坐在同一个位置上。却亲眼看着自己设计的发动机在飞行过程中突然熄火,导致长征五号遥二任务失利。现在回想起来,他都觉得难以置信。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 王维彬:出现故障的一时刻,发动机相当的平静,就外观上看不出变化。我们在地面试车也做了3万多秒,100多次120来次的试车,就这个故障在地面从来没有遇到过。当时就觉得傻了,就不可想象,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不敢相信”,这是现场所有人的反应。火箭在起飞段非常顺利,加上难得的好天气,人们甚至在地面清晰地看到了火箭助推器顺利分离,现场所有人都充满信心。
文昌航天发射场动力系统工程师 长五遥三任务一级动力系统指挥员 宋扬:我给我老婆发个短信,我说老婆,我马上该回来了,我的机票我已经买好了。在路上,通知我有问题,到后端去排故,分析数据去。当时感觉不信,怎么可能?
那个夜晚,所有人都彻夜未眠。他们还没来得及完全接受失败,就开始了数据的判读和复查。属于长征五号九百多天的等待,从这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因为火箭是在太空中出现的问题,没有人知道到底是什么现象,也就无法还原故障的现场。他们只能不断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模拟当时的环境和状态。甚至对发动机再次进行长时间的地面试车。但是与过去期待试车顺利完成不同,这一次,他们反而希望能够早一点出现那个令人揪心的故障。
然而,就像过去的十几年里一样,发动机还是没有出现意外。这让研制团队有些心力交瘁。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副主任设计师 于子文:我头发也光了。遥二还不是这样的,身心都挺疲惫的。有时候做梦也会想到解决问题。
直到2018年11月30日,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地面上终于复现了太空中的那一幕。
于子文告诉我们,地面复现了,让大家觉得方向对了,觉得很幸运,但是也觉得很沉痛,五味杂陈。
原来,发动机内部的涡轮泵会产生一种异常振动,最终导致发动机停止工作。找到了问题就是成功的一半。研制团队从结构、材料和工艺等,不断改进。终于,改进后的发动机顺利通过了两次试车验证,异常振动被消除了。
就在团队已经认为解决了问题,火箭也已经进入到总装出厂的最后阶段时,一台用于后续任务的发动机试车时,研制团队却再次从数据分析中发现了这个异常的振动。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 王维彬:导致推力丧失的故障模式,不止一个,它是随机的。哪个地方好一点,可能就没事,就差一点,可能就不行。
此时距离遥二失利过去整整21个月了,外界的质疑,全世界的目光,让这个队伍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甚至考虑过对长征五号的发动机重新设计。但这样的话,至少需要两年时间,这意味着需要长五完成的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任务的时间表要再向后推延至少两年。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第一总指挥 李明华:我们走另外一条路,迎着困难走,在现有方案的基础上,来实现我们振动的抑制。我摔倒了,我爬起我还要再跑。所以一个强者他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泪仍然在奔跑。
含着眼泪奔跑。两年半里,团队重新研制了8台发动机,试车时间13902秒。要知道,氢氧发动机从2001年开展专项研制的13年时间里,也不过研制了16台发动机,试车3万多秒。历尽挫折的两年半里,他们完成了之前13年工作量的一半。也终于彻底解决了那个反复出现的“异常振动”。对于王维彬来说,他悬着两年半的心,终于落了地。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 王维彬:诡异的振动没有了,对我们产品的伤害彻底的消除了。有信心,不会再出这种成败性的这种问题。从那以后就彻底的踏实。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副主任设计师 于子文: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憋着一股劲,现在心里都落停了。
带着必胜的决心和信念,这个团队和长征五号一起重新站在了历史的起跑线上。成功的那一刻,他们脸上的笑容和泪水,是过去908天的坚持和等待,是一波三折背后的心酸和成长。
不过,这样的庆祝是短暂的。很快他们就要回到各自的岗位上。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
编辑/熊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