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导演刘伟强:最大压力是怎么拍得好看
北京晚报 2019-10-08 06:57

《中国机长》首创万米高空首映礼,刘伟强给主创自拍

把《中国机长》这样一个主旋律题材交到曾经拍出《古惑仔》、《无间道》系列的刘伟强导演手里,能行么?其实,这个疑问早已被两年前他执导的《建军大业》所打消。

真正摆在刘伟强面前的难题是,当初接到这个命题作文时,离计划好的国庆档上映只有一年的时间了。如何在一年内写出剧本、搭好团队、完成拍摄及后期制作,还要让电影好看?没人敢打包票。但凭着在香港电影圈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刘伟强没有犹豫,立马开工。

“这是一个历时三十多分钟的真实事件,我要怎么把它展现为一部两小时的电影,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要如何拍,才能让观众有坐跳楼机、过山车一样的感受呢?”刘伟强坦言,这对自己和整个团队来说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他们每一天都在超高压力下工作,“我们不想辜负观众的期望,也不能辜负民航的期望。”

如今,上映6天破15亿元的好成绩,让《中国机长》进入年度票房前十,也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了民航人的专业。有观众大赞:“还原度真的超级高!向中国民航人致敬!”一位从业经历超过40年的机长看完电影后更向剧组致谢:“我作为中国机长感谢你们,你们把中国民航的精神表现出来了。”

川航事件题材特殊但想拍好看很难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英雄机组的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28名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新闻播出后,引发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很多影视公司也瞄准了这一题材。去年9月,刘伟强接到了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的电话,“川航这个题材,我们拿到了。你有没有兴趣拍?”刘伟强没有多想就接下了:“最打动我的,还是这个题材的特殊意义。在中国,这种题材是很少有人拍过的,我觉得可以试试。”

虽然题材吸引眼球,但《中国机长》并不好拍,因为这是一个毫无悬念的故事,所有观众已经提前知道了结局,而且真正的险情也只发生在34分钟之内,不够一部电影的容量。“我最大的压力就是怎么拍得好看。”刘伟强坦言,“机组能带领119个乘客安全地回到成都,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无论在剧本方面还是演员方面,都要力争把最好的效果呈现给观众。”

在原型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是刘伟强给创作定下的基调。一方面,剧组采访了刘传健机长及机组人员,详细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和细节,并到成都、重庆、拉萨机场实地探访。另一方面,在真实事件之外,编剧也进行了艺术加工,比如飞机怎么开回去、在回去的路上如何设置挡路的“障碍”、机长怎么想办法绕过障碍,之后还会遇到什么……这样的设计给观众营造出一种“过了一关又一关”的感觉。

所有演员把自己当成民航系统的一员

时间紧迫,剧本还在创作中,刘伟强就已经搭好了演员班底,张涵予、欧豪、杜江、袁泉、张天爱、李沁、雅玫、杨祺如和高戈组成了银幕上的“英雄机组”。因为这些角色都有原型,所以每个演员都和原型进行了深入交流,还互加了微信随时沟通细节,以确保还原民航人的专业素养。张涵予、欧豪和杜江在开拍之前,学习了模拟机驾驶;袁泉、李沁、张天爱等则接受了川航的专业训练,了解空乘的仪容、举止要求,学习如何为乘客服务。

除了保证饰演机组成员的演员符合要求,剧组还要找到客舱中的119个乘客,这对群演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老小小,特别是还有一两岁的小孩子,这些人要跟我们一起拍摄两个月的时间。”刘伟强透露,“挑选的标准是很严格的,他们每天要坐在轰鸣、抖动、翻转的模拟机舱里面,就像坐过山车、跳楼机一样,身体要承受得住才行。我也要求他们每天要跑步,一定要把身体锻炼好。”

电影上映后,片中角色与原型人物的对比也成了观众们热议的话题。尽管编剧在创作时做了不少艺术加工,但刘伟强认为,所有的演员都是“在内心把自己当成民航系统的一员”,并以这种态度完成创作的,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人物形象“可能既是原型本人,也是整个民航系统工作人员面貌的一种体现”。

  ●中国公司帮剧组1:1造了架飞机

剧本、演员到位了,但《中国机长》在哪里拍还悬而未决。因为涉及飞机特效,刘伟强的第一反应是去美国,借鉴好莱坞的成熟技术。但他了解到,在国外拍飞机戏,都是利用模拟舱把飞机分段拍摄的,达不到他想要的整机动作效果。幸运的是,在一次与川航的会议上,他遇到了国内一家专业制作模拟舱的公司飞豹科技。“我就告诉飞豹,我的要求是做一架1∶1的飞机,整架飞机要完成颠簸等各种动作。”飞豹组织了一百多名工程师共同攻关,最终实现了“三舱联动”的新技术,让彼此相连的三段机舱能同步完成一个动作。刘伟强兴奋地说,这项技术是一次影史上的创新,“我挺开心,是我们中国公司搞定了这个事情!”

接下来,特效团队又花了很多时间去设计全新的电脑程序以完成不同程度的颠簸,并探索如何用平板电脑去控制模拟舱的不同部件,而这些技术的共同目标,就是“想把飞机打造成有生命的东西”。

实际拍摄时,剧组还面临着一大挑战,就是高原反应。“我们在达古冰川时,很多人都受不了头晕头痛,甚至吐了一整夜。”刘伟强回忆,“我在拍一个镜头的时候,给工作人员下了‘左’的指令,他却去了右边。其实在高原拍,有些人真的顶不住,是挺危险的。当然,最后我们还是挺住了,能拍完《中国机长》,真的不简单。”

一千多民航人为电影默默付出

回顾《中国机长》的拍摄过程,刘伟强最想感谢的还是民航。“民航给我们很多意见,派出很专业的专家为我们提供指导。还有成都机场、重庆机场和拉萨机场的工作团队,包括消防、医务人员、地勤等,都出手帮忙了。川航还特意协调了一架真的飞机,让我们在成都机场实地拍摄。”经统计,为《中国机长》提供过直接帮助的民航系统工作人员就有一千多人。“是大家帮我们拍成了这个电影,所以真的感谢他们!”

有意思的是,“看完《中国机长》再坐飞机”这个话题在映后很快就上了热搜,不少观众表示,看完电影对民航的工作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对民航的工作人员也更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这样的感受其实是刘伟强在创作时就深有体会的,他说,“如果没有拍这个电影,我完全不知道原来民航系统是这么厉害的,原来一架飞机飞上天是很不简单的事情,要这么多部门合作才能保证一架飞机顺利起飞、安安全全落地。国内每天都有大概150万人在飞,每个机场又有几千、几万人在确保安全。”他也希望,更多的观众在看完《中国机长》后,能在飞机晚点时少安毋躁,能在播放安全须知时认真观看,能在发生状况时懂得配合机组人员,这也是拍摄《中国机长》的意义所在。

中国民航有一种说法是,“民航界不需要英雄,需要的是安全。”刘伟强也非常认同这句话,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可以当英雄,每一个职业的从业者也都可以当英雄。但是就像刘传健所说,‘我不是英雄,我的心态就是把每个乘客安安全全地送回家’,这只是他们的职责而已。”

文并摄/记者 李俐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 刘伟强:拍《上甘岭》“不能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0
刘伟强抱着不能输的态度拍《上甘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9
电视剧《上甘岭》导演刘伟强:用现代拍摄手法,真诚重现“上甘岭精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28
人物 | 导演刘伟强:不能给中国人丢脸
北京青年报 2021-07-28
《中国机长》之后 《中国医生》开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0-02
《中国机长》官方纪录片《海阔天空》上线
华西都市报 2019-10-17
影评 |《中国机长》:制服与专业的奇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10-16
国庆文艺赏|《中国机长》拍得这么真,1:1还原的模拟机是大功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10-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