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亦姝613分清华金榜题名:成功面前,比天赋更重要的是热爱
科贝乐国际早教 2019-07-12 07:15

在高考成绩放榜,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时刻,武亦姝又一次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

上一次以“别人家的孩子”之姿出场时,这位00后少女还仅是一名高一学生。只有16岁,却有着无限才情。2017年,在央视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武亦姝一路走来势如破竹,靠对古诗词的灵活运用,击败北大博士生与勇夺四场擂主的种子选手,最终成为这届诗词大会的冠军获得者。

2年后,当公众已经快要淡忘这场比赛时,武亦姝以613考入清华大学,再度刷爆大家的朋友圈。

被清华提前录取的理科才女

是的,你没看错。当年以诗词见长,被大家认识的姑娘是个理科生。

有网友形容她,“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幻想”。2017年的诗词大会上,以高分进入争夺擂主的“飞花令”环节。最精彩的片段,莫过于她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句诗,沉着应对自己的小失误,一展“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情…

标题里说武亦姝613分清华金榜题名,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在高考前,清华就与姑娘签订了一本约,只要她达到一本线就可以进入清华读书。可以说,武亦姝考出613分的高分时,真正松了口气的是清华大学。对了,佩鲁额外补充一句,上海高考总分是660分,而非750分。

有趣的是,当年16岁的她,夺取诗词大会冠军后。武爸爸婉拒了所有产品代言的邀约,所有试图上门采访取得育儿经的记者也吃了闭门羹。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媒体才发现高考结束后。武亦姝妹子是考生中知名度最高,却又最低调的那个考生。

真正的阶固化:从来都不是钱而是父母提供的成长环境

或许我们能从武亦姝身上,寻求到教育的真谛。

虽然是理科生,但对于诗词的热爱直接护她过五关斩六将夺取冠军,名噪一时;虽然因文学而获得知名度,却因幼时参加了清华夏令营而对清华青睐有加,以考入清华为奋斗目标。

武爸爸不曾接受采访,但资料显示,他毕业自吉林大学法学院,在个人领域极为出色,2013年被评为中国十五佳诉讼律师。都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影子长大的,或许武亦姝就是这样耳濡目染,学会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物的。

而热爱赋予人优秀的能力,让他不论做什么,都能成为行內的状元。

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理科高考状元石悦,以702高分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后进入北京大学进修研究生。但令她真正出名的,不是她的清北出身与建筑出身,而是“女流”这个名字。作为国内最专业的独立游戏主播,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一边啃着难懂的建筑书籍,大三的女流决定为了自己最爱的独立游戏做点什么。2010年,宿舍室友的“缺席”为她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视频录制环境。于是她注册了“女流”这个名字,开始了游戏解说视频的制作。

一个完整的游戏视频,只有十几分钟。但背后,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去游戏,要从头到尾把游戏打一遍,要去找作者的访谈,了解它深层的意义。这样的过程被“女流”称为“海选”。2015年,她从视频博主转到直播,成为斗鱼平台的签约主播。她的名校出身为她招致诸多非议,也有朋友劝她尝试播一些受众更广泛的竞技游戏。

面对争议,她将自己所做的事情比喻为一个岛:“不管这块地耕有多大,它还只是一个岛,不是大陆,不是主流。道理我都懂,但我追求的东西并不是粉丝数、不是播放量,而是我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也不辜负我当初放弃建筑来做这个行业。”

女流作为独立游戏圈最权威的自媒体人,采访过包括宫崎英高、添田武人在内业界大咖,获赠索尼定制版PS4,成为首位印制在主机上的中国人。并积极的深入游戏制作端,计划开发自己的游戏。

在两位优秀的女生身上,刚好验证了:真正的阶级固化,不在于钱,而在于成长环境;真正的名校教育,不在于传授的知识,而是拥有保持优秀的能力。

火爆日本的育儿哲学帮孩子找出热爱的事

日本教育业界曾大胆断言:在未来10年內,半数以上的工作会被智能AI所取代。所以新世代的孩子,在未来求职时,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但AI所能代替的,都是具有一定工作模式的工作。而人在面对自己所热爱事物时,表现出的热情与创意,是机器复制不来的。

以食物为例,如果把孩子们看作“豆子”。传统的集体教育,希望把“豆子”变成“豆腐”:把大小形状不一的豆子泡在一起,磨碎,固化,做出形变。再把与大家不同的“异物”清除出去。而现在日本人所倡导的全纳教育,希望把“豆子”变成“纳豆”。

保留孩子们原本的样子,认同彼此的差异,找出孩子们擅长和热爱的事,在集体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尊重孩子原本的样子,是发展出他所热爱的事的前提。

黄磊的女儿黄多多因为漂染了头发而登上了热搜。有人说十几岁就染头发,不像样;也有人说,真是羡慕黄磊夫妇给孩子这么自由的成长环境。

的确,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多多,确实优秀。

比方说她语言方面很有才能,8岁就和爸爸一起翻译了《圣诞老爸的来信》。之后做翻译还上了“瘾”,独自翻译了《魔戒》作者托尔金的儿童绘本《幸福先生》。甚至采访斯皮尔伯格,一口流利的英语羡煞全场。

如果当时的多多,得到的是“小孩子做什么翻译,明天的英语考试准备好了没?”这样的回应,现在又是哪般光景呢?

综艺节目也好,高考揭榜也好。这些闪闪发亮的孩子们,似乎成了连成年人都无法企及的梦。但说句实在话,孩子们出生时都在同一起点,比的是父母的全局观。“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优秀,是因为背后有“别人家的父母”保驾护航啊。

换句话说,父母的责任,不就是让孩子对那些好的东西产生兴趣么?这就是佩鲁所坚信的,教育的真谛。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愿见者都能金榜题名!”北京高校“云端”花式送祝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6-08
金榜题名时 哲学让她们未到“他乡”遇“故知”
中国新闻网 2022-07-11
北京房山高考考点消杀 他们在防护服写上“金榜题名”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6-06
疫情期间日本富豪购车意愿高涨 超级豪车在日畅销
中国新闻网 2021-07-11
高考学霸写下“感谢贫穷”一文,胜过清华学子武亦姝写的军训总结
树梁晨曦教育 2019-09-26
武亦姝710字的军训新体验 受教育部点名表扬
教育奇说 2019-09-24
武亦姝执笔写下“最好”清华军训总结 犹如教科书
小树苗的成长路 2019-09-21
清华新生武亦姝军训感言曝光 真情流露很感人
教育小星子 2019-09-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