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高口碑电影为何却总是不卖座?
Mtime时光网 2019-06-16 11:56

俄罗斯体育题材电影电影《绝杀慕尼黑》目前正在国内上映,这部电影在俄罗斯是一个传奇——它是俄罗斯影史票房冠军,并获得普京亲自点赞。在国内,这部电影的观众口碑也不错,时光网评分8.1分,远远高于同期的《黑衣人:全球通缉》、《X战警:黑凤凰》、《法医秦明》等片。但是,上映3天,《绝杀慕尼黑》内地票房只有1330万。

此处需要一个海泉式的“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明明口碑很好的电影,票房却不尽如人意呢?答案可能让人心情复杂。

中国观众口味窄?俄罗斯电影为何没人看?

在内地影市,观众欣赏进口片的口味还是相对较窄的,基本上只有美国(包括少量其他国家的英语电影)、印度、日本电影能够大卖。其他语言的进口片能实现内地票房破亿的,至今只有4部:《天才枪手》(泰国)、《看不见的客人》(西班牙)、《海市蜃楼》(西班牙,与《看不见的客人》出自同一位导演之手)、《何以为家》(黎巴嫩)。

俄罗斯、法国、德国、韩国(引进数量较少)等许多国家的进口片在内地的生存状况堪忧,这些国家并不是没有好的电影作品,但由于内地观众接触较少,至今未能形成较大规模的观众群。

简单点说,谈论俄罗斯电影,很多中国观众可能说不出任何一位俄罗斯明星、俄罗斯导演,任何一部近年上映的俄罗斯电影,这种面目模糊对市场是致命的。

观众的口味可以培养,内地观众对印度电影的喜爱也是通过阿米尔·汗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等作品逐渐培养起来的。

前提是,这些国家的进口片需要在内地影市打造出鲜明的形象定位。

作为市场的领头羊,华语片凭借本土文化优势,在纯喜剧和爱情片方面处于统治地位,以好莱坞为主的英语片则在视效大片方面难觅对手。其他国家的进口片想夹缝求生,就必须填补市场空白。

印度进口片擅长探讨社会话题,日本进口片主打二次元,都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其他国家的进口片大多没有形成自己的类型定位,偶然冒尖一下也只是单打独斗。

近年引进国内的俄罗斯电影并不算少,随便列举一下就有《冰雪女王3》、《斯大林格勒》、《他是龙》、《最萌警探》、《最后一球》、《花滑女王》、《莫斯科陷落》、《守护者:世纪纪元》、《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015版)等。这里面有动画片、战争片、爱情片、喜剧片、体育片、科幻片……类型非常多样,但至今没有一部能成为俄罗斯进口片的代表作。票房最高的《冰雪女王3》票房仅7420万,还有很多观众分不清它和《冰雪奇缘》。

体育类型片太弱势,乒乓球电影在中国都遇冷

在商业类型片领域,体育类型与喜剧、动作、爱情、科幻等类型相比,天然处于弱势地位,这种情况全世界皆然。在篮球运动最发达的美国,最卖座的篮球题材电影《宇宙大灌篮》(迈克尔·乔丹主演)本土票房也只有9000万美元。

只不过,这种体育类型的弱势在中国似乎更严重些。

迈克尔·B·乔丹(《黑豹》主演)、史泰龙主演的拳击题材电影《奎迪2》北美卖了1.16亿美元,内地票房只有1700万。“锤哥”主演、时光网评分8.3分的赛车题材电影《极速风流》内地票房只有2000万。塔伦·埃格顿、“狼叔”休·杰克曼主演的滑雪题材电影《飞鹰艾迪》内地票房只有670万。“国民老婆”新垣结衣主演的乒乓球(这可是中国的国球啊)题材电影《恋爱回旋》内地票房只有1850万……

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绝杀慕尼黑》的成绩已经算不错了。都是篮球题材,1月11日上映的美国电影《德鲁大叔》票房960万,3月22日上映的西班牙电影《篮球冠军》票房只有64万。

国产体育类型片的总体情况也是数量不多,票房一般。

林超贤导演,彭于晏主演的《破风》、《激战》票房都是1亿出头的水平。周杰伦主演的《大灌篮》票房1.13亿。

竞技体育产业在中国并不特别发达,现阶段把体育迷转化为观众还比较难。《摔跤吧!爸爸》、《飞驰人生》等作品票房的成功主要得益于类型嫁接的成功(再加上主创的票房号召力),单纯的体育类型片,暂时还是很难卖。

市场竞争太激烈,没排片神仙也难翻身

进入6月,内地影市竞争异常激烈。

《绝杀慕尼黑》本周四(13日)首映,在它开画前,《X战警:黑凤凰》、《哥斯拉2》、《最好的我们》、《追龙2》等片上映不久。在本周五,包括《黑衣人:全球通缉》在内的10部新片首映。档期如此密集,排片必然被分流,想脱颖而出并不容易。

《绝杀慕尼黑》首映日全国排片占比5.4%,次日全国排片占比3.7%……好在随着上映时间变长,《绝杀慕尼黑》的上座率正在逐渐上升。如果高上座率能倒逼影院增加排片,《绝杀慕尼黑》在市场上还有一搏的机会。

市场有自己的性格,“爆款”有时也得靠运气

除了有迹可循的规律,偶然性也是风云变幻的电影市场中不可忽略的因素。没有百分百会大卖的电影,有时观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看什么。

几年前就在国内网络上获得超高评价的德国/瑞士电影《海蒂和爷爷》引进后票房只有2000万。

同样是孩子视角,讲述阿富汗小女孩养家故事的《养家之人》票房630万,大约只有《何以为家》成绩的1/60。

印度电影《调音师》票房3.24亿,同样是以盲人(《调音师》主角是假盲人)为主角的印度电影,《无所不能》票房就只有3100万。

同样是摔跤题材,阿米尔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票房13亿,萨尔曼·汗主演的《苏丹》票房3600万。

同一个故事,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票房5350万,中国翻拍版《来电狂想》口碑大幅下降,票房却高达6.4亿。

同样是拿大奖的文艺片,《小偷家族》票房9665万,《罗马》票房495万。

类似的案例太多太多,我们可以“事后诸葛亮”地分析出很多原因,但永远不可能说出所有的原因。

市场有自己的性格,“爆款”有时也得靠运气。

来源/Mtime时光网

编辑/崔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