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ews|福建籍货船二氧化碳泄漏已致10死 业内人士分析事故原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5-26 18:31

5月25日,福建籍“金海翔”号货轮在山东荣成市西霞口船坞修理期间,发生二氧化碳泄漏事故。截止到26日,事故造成死亡人数10人,19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无生命危险。据初步查明,事故系货轮三副的操作行为所致,公安机关已控制相关人员,调查工作仍在进行。

26日下午,北青报记者从货船所属的福建省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死亡人员中包括该公司的“金海翔”轮大管轮、机工长2人。对于网传的“三副酒后上岗”,福建海运集团表示,有规定上岗期间不能饮酒,关于事故原因尚在调查中,网传消息暂不能证实。26傍晚,有业内人士向北青报记者介绍了在船舶上释放二氧化碳的程序,分析了可能存在的事故原因。

福建籍货船二氧化碳泄露系货轮三幅操作行为所致

5月26日,山东威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微发布关于福建省海运集团有限公司“金海翔”号货轮“5.25”二氧化碳泄漏事故的情况通报,称目前死亡人数10人,19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情况稳定,无生命危险。据初步查明,事故系“金海翔”号货轮三副的操作行为所致,公安机关已控制相关人员,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通报称,2019年5月25日16时许,福建省海运集团有限公司“金海翔”号货轮在荣成龙眼港维修期间,船载消防系统发生二氧化碳泄漏事故。事故发生后,威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处置和救援工作。孙春兰副总理、王勇国务委员、应急部黄明书记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当地做好事故处置和伤员救治工作。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龚正、副省长王书坚连续作出批示和指示,具体指导处置和救援工作,副省长刘强和省应急管理厅厅长赵豪志连夜赶到威海,现场指挥调度。山东省卫健委专家组也连夜赶赴现场,同时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来现场指导救治。

目前,死亡人数10人,19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情况稳定,无生命危险。目前事故现场无次生灾害。威海市已成立了善后工作组,全力做好善后各项工作。山东省政府成立了事故调查组,调查工作已全面展开。

初步查明,事故系“金海翔”号货轮三副的操作行为所致,公安机关已控制相关人员,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之中。事故责任查清后,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福建省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已派相关负责人前来参与事故处理。

货船所属公司回应事故

5月26日下午,北青报记者从福建省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一份事故通报,通报称,“金海翔”轮1994年日本建造,载重吨6.9万吨,本次修理为船舶5年特检,计划修期22天。

“金海翔”轮于2019年5月17日进入西霞口修船厂,5月24日进坞,25日在坞修理期间发生二氧化碳泄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其中包括公司“金海翔”轮大管轮、机工长2人。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事故发生后,福建省海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已连夜赶赴山东现场,开展善后及配合事故调查工作。

而对于网传的“三副酒后上岗”,福建省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称,事故原因尚在调查当中,尚未得到网传的消息。“公司有相关规定,上岗工作期间是不能饮酒的,具体进展会继续通报。”

业内人士谈事故

北青报记者就此事咨询曾担任远洋船长的业内人士瞿先生。

瞿先生介绍,三副主管船舶上的消防设备,包括救生设备、便携式灭火系统与固定灭火系统。此次泄漏二氧化碳的系统属于固定灭火系统,一两分钟内可全部释放并足够使人窒息。作为一个大型灭火系统,它是用来重点保护机舱或者货舱的,平常的任何检查和测试都需遵循严格的程序。

该系统需要人手动打开阀门,在释放二氧化碳之前,系统会有一个声光警报,一旦确认“释放”,该系统才会开启。并且,这些二氧化碳是一次性全部释放的。

“平常在船上,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消防演习,内容就包括机舱灭火,但是我们在船上做演习的时候,都是用的模拟释放(二氧化碳)。真正释放的话,会有一个非常严格的程序。首先会有一个释放警报,警报拉出以后,在机舱处所的所有人员要抓紧撤退,还要关闭机舱的通风处。”瞿先生指出,“此次事故发生在船坞维修的时候,只有两个船员,其余是外面修船的工人,他们可能以为船在测试什么,没有注意到警报,就来不及撤退。”

“这个误操作是可以避免的。”据瞿先生介绍,三副在上船前要接受安全管理体系的安全培训,保证自己对消防救生设备的使用熟记于心。

关于事故的原因,瞿先生分析,一是,有可能三副是刚上船的新手,在修船检查时,旁边没有专业人士;二是,三副不熟悉操作系统,误操作了;三是,三副当时的个人状态有问题,比如说心理状态或者身体方面,这对船员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夕 李涛
编辑/孔令晗

相关阅读
全球首艘商用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交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29
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下 我国首个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正式投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6-01
日本将推出可吸收二氧化碳的自动售货机
央视新闻 2023-05-10
我国碳卫星实现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定量监测
新华社 2022-10-26
二氧化碳快速“造冰”技术打造“最快冰面”
科技日报 2022-02-08
我国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变废为宝”项目建成
新华社 2022-01-29
二氧化碳制冰又造雪?专家揭秘冬奥场馆的“冰雪奇缘”
人民网 2022-01-22
苯含量超标15倍!不良商人竟用工业二氧化碳制作扎啤
新华社 2021-09-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