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也“养生”?不仅喝“枸杞”还要“去角质”
中国新闻网 2019-04-27 10:38

历经了200天“闭关体检”,世界上最高大的古代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于4月26日正式“出关”。

修复完成后,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险情得到排除,胸腹部生物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文物本体更加安全。

四川乐山大佛正式“出关”

那么,经过“体检”后的乐山大佛有什么变化,它的“体检”又有何特别之处?

“体检”脚手架高达71米

去年10月,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对乐山大佛进行全面“体检”,也就是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

这是因为大佛常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下,长期受到侵蚀,极易发生风化、渗水等病害。

2018年12月13日,乐山大佛周围搭建起高达71米的脚手架,架子到达大佛头部,工人用绿色防护网绕将大佛围住。

2019年1月17日,乐山大佛头部经过检测和日常养护,“花脸”得到有效改善

“体检”期间,文保工作人员采用光纤监测、荧光碳点示踪法等高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修复,将开裂残损区域的植被进行清理、一些区域进行预加固、面层也进行了修复等等。

大佛需要“去角质”

乐山大佛勘测维护项目负责人、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文保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孙博表示,此次“体检”查清了大佛整体病害类型,包括风化、水害(渗水、降水、凝结水、地下水)、生物植物侵蚀、佛身小型片状或块状岩石发育脱落、后期修缮材料空鼓、开裂、脱落等。

“不少游客在之前看到大佛的‘花脸’,由生物病害,主要是地衣、苔藓和其他生物藻类、霉菌造成的。”孙博说,植物在修复层裂隙处滋长,加速修缮层起鼓、开裂、失稳,因此乐山大佛也需要“去角质”。

不同于女性面部护理,专业人员会用“毛巾+蒸汽”的方式,对乐山大佛的“角质”进行处理,以达到对其表面清洁和保护的作用。

2001年,乐山大佛维修图

孙博还介绍,此次使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对乐山大佛整体进行测绘,并用三维激光扫描等手段对重点区域进行测绘,从而进行分析和判断。

“体检”中还首次采用光纤监测系统,相较于传统监测方式,耐久度更强。还在文物本体布设光纤监测系统,能长期有效地采集位移、渗压、温湿度等监测数据,对乐山大佛进行更好的保护。

1996年,维修乐山大佛图

“文物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因为所有的文物都是文化的载体,对它们进行保护就是对文化进行保护。”孙博告诉记者,对乐山大佛开展勘测维护工作难度较高,但经过前期周密的计划,还是顺利完成了此次“体检”。

乐山大佛要“佛系养生”?保护文物还应多“喝枸杞”

除了定期“体检”,乐山大佛景区还成立了日常保养维护队,这个维护队有10人,由景区工作人员和参加过大佛维护工作的人员组成。

维护队队长杨天宇介绍,未来维护队将负责大佛周边垃圾清理、大佛面部清洁保养等相关工作。

孙博用“喝枸杞”来形容对文物的保护——文物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日常维护,“就像人一样,平时保养得好,得‘大病’的概率就低”。

四川乐山大佛正式“出关”

据悉,历史上有证可查的大佛本体保护共12次,即宋代2次,民国3次,新中国成立后7次。

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乐山大佛作为四川的“名片”,这次“出关”后,你想来看一看,抱抱佛脚吗?

编辑/郭琳琳

相关阅读
专栏|乐山大佛注视下的美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30
专栏|乐山大佛注视下的美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30
飞阅中国丨世界遗产在中国:乐山大佛
新华社 2024-06-09
新版《神秘的大佛》影视剧将拍摄,乐山大佛景区探索影旅联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4
聚焦|四川乐山大佛露出底座
新华社 2022-08-24
水位下降 四川乐山大佛“真身”全部显露
中国新闻网 2022-08-21
乐山大佛“花脸”症复发,“修佛先治水”成文保专家共识
上游新闻 2022-02-26
乐山大佛“脸花鼻黑” 全国文保专家入川“会诊”
封面新闻 2022-01-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