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至10日,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新时代中国音乐剧编导人才培养》在北京舞蹈学院黑匣子剧场举行了结项汇报演出。该项目由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承办,旨在通过发掘具有创新能力的音乐剧创作人才,提供艺术创作实践和展示才华的平台,助力北京“演艺之都”建设。
演出现场,五个小组的原创作品依次亮相,每个作品都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追求与风格:《共享厨房》以温暖治愈的叙事,探讨了现代都市中的生存、记忆与守护;《娘惹艾美丽》依托“娘惹”文化,引导观众思索至亲之“爱”;《滴哥老赵》聚焦滴哥一族,在荒诞的碰撞中看清“逃离”的最终归宿;《一树梨花》融入戏曲元素,在戏谑中感受“以智慧反抗压迫,用巧计颠覆强权”;《落坡岭》以真实人物事件为蓝本,展现社区工作者在不可抗力面前的坚守与敬业。
近年来中国音乐剧产业蓬勃发展,但专业编导人才的短缺成为原创作品高质量产出的瓶颈。国内艺术高校主要集中培养音乐剧表演人才,编导人才的培养还未形成成熟体系。与此同时,北京正积极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加快建设“演艺之都”。在此背景下,作为全国首家开办音乐剧本科教育的高校,北京舞蹈学院依托30年音乐剧人才培养经验与70年舞台艺术人才培养积淀,集聚优质音乐剧教育资源,面向京津冀地区公开招生,开办“新时代中国音乐剧编导人才培训”。
培训班邀请了三宝、关山等30多位来自中国音乐剧创作一线的知名专家、国家艺术院团的资深编导以及艺术院校音乐剧专业的教师,覆盖音乐剧创作、导演、编剧、作曲及制作管理等领域,为通过严格选拔的20位学员展开了密集的集中授课,课程内容涵盖音乐剧编剧、作曲、导演、编舞及制作等领域等全链条知识体系。导师们不仅传授音乐剧基础理论,更结合国内外经典作品及自身创作经验,剖析了音乐剧从创意萌发到舞台呈现的规律与技法。学员们通过一系列课程的学习,构建起对音乐剧编导的系统认知,为后续创作实践打下坚实根基。
集中授课结束后,项目进入作品孵化阶段。20位学员分为5个创作小组,在导师指导下构思创排原创音乐剧小作品。各小组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结合自身艺术背景与长处,在选题上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在为期数周的紧张排练中,学员们亲身经历了剧本打磨、音乐创作、演员指导、舞台合成等完整创作流程,在实践中深化了对音乐剧编导工作的理解与驾驭能力。
此次音乐剧编导人才培养项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员们提供了宝贵的成长平台,更探索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新路径。项目负责人、北舞音乐剧系主任黄凯表示,“该项目的意义超越了短暂的培训周期,它点燃的创作火花,将在未来中国音乐剧的舞台上持续闪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贺梦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