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认重病和已故亲人“天书”字迹 “史上写字最烂小组”出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9 07:12

“老人家临终前写下了两行字,求辨认。”

“爸爸在ICU中写的字,求帮辨认!”

“想请大家帮忙看看外公临终前的日记写的是什么。”

7月底,“史上写字最烂小组”再次出圈,频登豆瓣小组热门榜第一。这个原本分享“烂字”的小组,因网友们接力辨认重病和已故亲人“天书”字迹,感动着大家。那些难以识别的字,被逐步拆解、分析、解读为“你们一定要好好生活”“只要日子……好足以”等内容。

近日,“史上写字最烂小组”的组长糖葫芦接受本报专访,她回忆了小组从分享“烂字”到“认字”的过程。在她看来,这些“天书”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些字是亲人留给家人最后的痕迹,是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结。“当我们需要的时候,它可以是任何字。”

在这里 没有人会评判你的字

成为组长 是一份突如其来的礼物

2019年5月,一位因为练字而备受煎熬的网友,不断感慨“为什么一定要写好字,写不好字又能怎么样”,于是她突发奇想,抱着玩笑的心态,在豆瓣网创建了“史上写字最烂小组”。

该小组的简介为“如果你写字很烂,对不起,我们这里还有更烂的!只要你写字烂,那么你就是王者”。此外,该小组的“组规”写道:“本组建组初衷是为了给每一个烂字而不想练字的家人提供一个‘乌托邦’,我们希望让现实世界中颇受嘲笑与打击的‘烂字书法家’在本组收获赞美与鼓励,写字不好也有写的权利,也能为大家带来快乐与意义,这是我组一直以来秉持的理念……让我们携起手来,打破练字焦虑,找回烂字自由。”

2020年底,糖葫芦偶然浏览了这个小组,立刻被吸引,正在就读师范专业的她与小组中的网友们一样总是苦恼于如何写好字。她每天都在练字,却总也没有效果,于是申请加入小组。小组里轻松的氛围让糖葫芦如释重负,“我发现自己写的烂字在小组里根本算不上烂,甚至已经算是写得好的。在这里没有人会评判我的字,没有人会逼迫着我练字。这里的标准与现实世界不同,特别有趣。”

加入小组之后,糖葫芦活跃于各种“烂字帖”中,网友的神回复和比喻让糖葫芦记忆深刻,比如:这些字像我奶奶散开的毛线团;像仙鹤在骑自行车;像蜘蛛网;像在做瑜伽……当时,小组受到许多网友关注,已有近十万人加入小组。因此,小组需要更多的管理员帮助创建者做日常运营,恰在当时,糖葫芦也常会与小组的最初创建者交流,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小组管理员之一。

2021年10月,加入小组近一年的糖葫芦突然收到了创建者的一段话,让她正式成为了小组的组长。“她说我们有缘再见,还给我留了一份礼物。除此之外,她什么都没有多讲,之后她的账号就注销了。等我上线查看时,她已经把小组组长的位置转让给我了。”

糖葫芦将接手前的小组内容发展称为第一阶段,主要以分享烂字为主。而在糖葫芦接手之后的一段时间为第二阶段,小组逐渐延伸出了猜字的帖子,比如一个人写的字,让组内成员猜一猜他写的到底是什么字。之后,又延伸出了认字的帖子,比如领导的字、医生的字,他们不敢直接问当事人,于是找到小组求助。

“不过,身为组长,这些认字的帖子涉及到隐私或敏感信息,我都会将帖子删除。”小组在消沉了一段时间之后,令糖葫芦没有想到的是小组的一部分娱乐性质被悄然改变,小组开始变得严肃而富有责任,即进入了她从未想过的第三阶段——辨认亲人去世前字迹。

其实大家的回答都对我更有意义

辨认ICU传出的字条 成了救命关键

2022年8月,小组出现了第一个求助辨认亲人去世前字迹的帖子。发帖人写道:“这是外公去世前一天在养老院写的日记,家里人试图读懂他最后的文字,但实在看不懂。想请大家帮忙看看外公临终前的日记写的是什么。”帖子中附了一张图片,是老人在“胰岛素配合口服降糖药记录表”中写下的字。

为了让更多的小组成员参与认字,糖葫芦将这个帖子设置成快闪活动,帖子收到了近300条“帮顶”和分析字迹的回复。在小组成员的不断辨析和讨论中,这篇日记的内容逐渐被拼凑了起来。“第五天,照样起床洗脸吃早点,休息;第六天,照样起床洗脸;第六天(?)眼,睡觉。”“第七天右眼睑老(?)”“第七天,园长为(?)眼睑(晓?)学习(也可能是‘养老’二字)”“倒数第三段:伶仃在此藉老,因为……;倒数第二段:(?)举(?)未开始坚持,因为又……;最后一段:(?)只要日子……好足以。”

由于很多字迹实在无法辨认,因此后面的文字几乎没得到确切的结果,但网友们的热情与安慰让小组具有了不同的价值与情感。发帖人感叹道:“其实大家的回答都对我更有意义。”自此,小组中关于辨认亲人字迹的帖子逐渐多了起来,网友们也持续帮忙辨认字迹,甚至还成了救命的关键。

2023年11月20日19点10分,小组发布了一个帖子是“爸爸在ICU中写的字,求帮辨认!”图片中是发帖人的爸爸在纸上写的简短的几个字,难以辨认。不到一小时的时间,网友纷纷给出了相似的答案。其中,一位网友“北18条”在19点54分时作出回复:我重新看了一遍。左上角的“里面”应该是“口里有”,左下角写的是“嘴里有东西”,你爸爸应该说的就是喉咙里有东西咳不出来。

第二天,发帖人统一回复了网友:谢谢大家的关心!是的,他写的就是“想大便”“喉咙卡有东西”,刚刚医院已经打电话说体征稳定,已经撤了呼吸机,像病情那么严重的患者能够恢复得那么快是奇迹!感谢大家!非常感激不尽!

一位网友因此感慨道:“没想到这个组还有这样的意义,感动了。”发帖人再次回复道:“是的,我也是寻求四方,才找到这个组,真的感激不尽,还好大家帮我看了,不然喉咙一直卡着影响呼吸,太感动了!”同时,这篇帖子也被网友的祝福刷屏,大家都在祝福他的父亲早日康复。

据糖葫芦介绍,小组中有许多语文老师,他们都曾经分享和解读学生们写的“烂字”。久而久之,小组的网友们接触过各式各样的字迹,并了解写字时的逻辑,因而总是能够解读和辨认出各种字。

当我们需要的时候 它可以是任何字

重要的不是写了什么字 而是它是亲人留下的最后痕迹

“史上写字最烂小组”逐渐出圈,有的网友从其他平台转到了豆瓣小组,特意发布求助帖。从发帖人的头像和名称可以看出,很多是新注册的用户,他们只为了能在小组中发布求助辨认的帖子,也有网友会帮忙发布帖子,再转达给当事人。

“老人家临终前写下了两行字,求辨认。这对我和我的家人非常重要,感激不尽。”一位网友在其他平台发布了求助。紧接着,她又向评论区的一位网友发出私信求助:“您好,我的外公写了两行字,他今天去世了,请问您可以帮我代发到豆瓣小组吗?”“天啊,当然可以!幸好睡觉前看了一眼消息,能帮到你,真的很高兴。”

在豆瓣的这个帖子下面,网友们仔细推测了几种可能。一位网友回复:“你们一定要xxx,人也一定会xxx。我看出来的是这个。”还有网友认为:“我怀疑第一行是‘你们一定要好好生活’,后面四个字像我上课困疯了的时候画出来的,需要把字压缩回去。那个起笔和收尾大家可以试一下,像‘好’字,而且两个字的整体(尤其是开头结尾)很相近。‘生’字是因为和前面对比笔画很少且有中间一横,‘活’字纯粹是我按前面意思硬推出来的。”另一位网友表示赞同:“xxx应该是‘好好的’。我困到失去意识的时候,记的课堂笔记和这个如出一辙,我自己都认了好久。”之后,发帖人回复道:“谢谢大家的帮忙!我已经给求助的姐妹看了,真的很感谢。”

直到现在,小组仍不断有新的认字帖出现,网友们仍旧在积极给出自己的答案。“这是请 ICU医生拿出来的,是我老爸留给我们最后的遗言,求助!”通过网友们两天连续接力辨认,最后给出最合理的答案是:不分别,我想你们。此外,还有的遗书写下了较多的字,从语言中可以看到他们的亲人对生活和身后事的态度。比如经过网友们辨别,有一份遗书写的是:“1.不动锣鼓不放炮;2.不收礼不XXX;3.默默无闻过丧日;4.移风易俗XXX……”另外一篇是“祖父已去,要好好学习,积极工作,听党话、跟党走,长大后孝顺父母。”

截至目前,有些帖子还在被网友们持续解答中,尽管有些字迹还未辨认出,但是发帖人都在表达着他们的思念与心中无法释怀的情感。有些网友在亲人离世很久之后,来到小组求助,比如在最近的帖子中,有网友求助:“父亲去年因胰腺癌并发血栓去世,因为偏瘫,临放弃治疗离院前,给我留下了一句话,始终未能解读。希望能有人帮助,看看父亲当时是想说什么。”“爷爷去世之后整理书桌才发现有这张纸,可能是他痴呆时好时坏的时候写的,我看到的时候都哭了,不知道写的什么,两年了。”

对于有些无法得出结论而石沉大海的帖子,糖葫芦提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会时常关注一下小组中的帖子,我认为不管留言是什么,都是对家人最真切的惦记。同时我们也能从中看到时代印记或者一个家庭的氛围。其实,大家在小组发帖时都很清楚,很多字迹大概率是认不出来的。然而,亲人到底写了什么字并不重要,当我们需要的时候,它可以是任何字。重要的是亲人想给他们留下一点东西,这是他们留下的最后一些痕迹。这份心意就是牵挂着他们的心,而这个心意是最重要的,具体内容反而只是一个形式、一个载体而已。”

大家仍然需要往前走

希望他们忘记在这里发过帖子 不再回来翻看

尽管糖葫芦没有深度参与每一个认字的过程,但是她每天都抽时间管理小组的帖子,以及审核通过申请加入小组的网友。

自从小组因为认字帖出圈之后,涌进了大量的认字帖,因此许多烂字帖被刷下去。糖葫芦开始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她明白“认字帖”这件有意义的事情一定要做下去,但另一方面她的内心总要兼顾小组的发展,会因为小组活跃度不佳和帖子的氛围压抑而感到失落。每天一打开小组,糖葫芦就要处理入组申请、接收发布求助信息的私信、处理不按规则乱发帖的成员。她一度想要“罢工”,不再想处理任何信息。然而,糖葫芦明白这是无法逃避的事情,如何平衡“娱乐”与“严肃”,成为了她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我并不是嫌认字帖刷屏,主要还是因为小组活跃度太低。刚开始小组娱乐帖子多的时候,大家都在分享烂字,活跃度很好。之后,当小组首页偶尔有认字帖时,大家会感动、会回复,但是久而久之,组员心里会变得沉重,尤其当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帮上忙的时候,会产生负面情绪。所以,在认字帖最多的时候,首页被占满,反而很少得到大家的帮助。我开始觉得娱乐性质也很重要,认字帖的严肃性需要娱乐性来帮忙,二者要平衡。”糖葫芦解释道。

糖葫芦开始制定发布规则,建立认字帖专楼,整理和迁移认字帖。当发布认字帖的人不符合规定时,她还要私信对方要作出调整。“当发私信的时候,我都已经做好对方冷漠或是发火的准备,毕竟我很理解他们正在经历重大变故,我还要让他们按照规定发帖,更是烦上加烦。但是,有一次一个网友看到我的私信时,却一个劲儿地向我道歉,并说如果不允许的话,可以将帖子删掉。我心里突然很难受,因为他们在经历绝望的时候,还愿意去考虑别人的心情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很多人在发完自己的帖子之后,也会给别人的帖子‘帮顶’,看看有没有自己能认出的字,这种‘因为自己经历过,所以也想帮一把’的情感,让我深受感动。”

糖葫芦认为,很多人发帖的初衷不是为了要认出什么,而是要有一个抒发情绪的地方,发帖可以将他们的情绪“存放”在帖子当中。所以不论认字帖是否被辨认出,糖葫芦都不会删帖,除非对方私信她,提出删帖的要求,她才会删除。

此外,许多临时注册的用户在发完帖子或是得到答案之后便不再上线回复,糖葫芦认为这是因为小组释放了他们的情绪,已经完成了这一部分的安慰,她希望他们最好忘记在这里发过帖子,不再回来翻看。“他们不再回来让我觉得他们正在继续生活。这个世界在不断向前走,每天都有人经历失去至亲的痛苦,但是大家仍然需要往前走。”

字的好坏不是评价他人多么重要的标准

会劝学生们练字 但绝不会说字如其人

也有一些网友因为看到了“认字帖”的相关消息,特地来加入小组,想为认字出一份力。比如他们在入组申请时写道:“刚刚注册了一个账号,我想感受一下这种包容、温暖的氛围。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差异,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喜欢小组的包容,同时,小组能够帮助到他人的事也让我感动。”“我真的认真练过字,但是写的字还是一言难尽。不过,你们做的事让我觉得这有可能是人在生死之间最后的连接,你们给他们做了巨大贡献。我们需要你们这么厉害的人、这么有意义的小组。”

前不久,“史上写字最烂小组”频登豆瓣小组热门榜第一,小组内分享的帖子多为烂字帖,“认字帖专楼”中的“求助”与“解答”仍旧持续更新,烂字帖与认字帖早已达成平衡。

再次谈及小组创建初衷时,糖葫芦还分享了作为组长时看到的入组申请,很多人因为写字烂而被人嘲笑,因而来组里体验一把“扬眉吐气”。比如,“我坚信烂字是灵魂的狂野涂鸦,愿为小组注入‘人字合一’的混沌能量——毕竟,当字丑到极致,每一笔都是艺术。”“我是一个写字很烂的人,每个人见了我的字脱口而出一句‘哟·你这字’。小时候被老师嫌弃、同学嘲笑,现在被周围人嘲笑,虽然我也在努力练字,但是多年的手感难以更正。”“我叫陆地,上学时老师对我说:陆地写的字就像陆地上的草,乱七八糟。”

在看到网友分享老师们的评判时,糖葫芦总能感同身受,想起自己曾被老师嫌弃字写得丑的经历。“曾经,别人嘲笑我字写得烂,我会觉得他们说的是合理的。我因此而自卑,认为自己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甚至还会讨厌自己,也讨厌其他写不好字的人。然而,小组让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转变。其实,绝大多数组员都认真练过字,但是字并非练过就能写好,写不好字不代表我们没有努力过。所以小组并不是宣扬大家写烂字,而是让我们用一种乐观包容的心态,去平和地看待写不好字的朋友。练字很好,只是希望大家能轻松一些,不要因为字不好,就自我贬低,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

自2019年至今,糖葫芦每天都会在朋友圈打卡自己的练字任务。尽管她已经逐渐摆脱了“烂字”困境,不再受到异样眼光,但她仍然提醒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练好了字,就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字的好坏不是评价他人多么重要的标准,它更像一门特长,像舞蹈、乐器一样,写一手好字当然很棒,但如果没有那么理想,也没有关系。我以前实习,看到字不好的学生也会特别生气,恨不得立刻质问怎么写成这样。现在的我会用更平和的态度,作为老师我会鼓励学生练字,但如果写不好,我绝不会贬低他或用字如其人之类的话伤害他。我相信,写不好字的人,他自己比谁都想写好字。”

供图/糖葫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韩世容
编辑/汪浩舟

相关阅读
寻亲26年 杨妞花找家
中国青年报 2023-12-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