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2.6万年至1万年左右 广西尖山遗址的石制品长啥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25 23:34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亚洲考古研究》(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AHCI一区)发表了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王伟教授团队的研究文章 “New evidence for a 30–10 ka lithic assemblage at Jianshan Cave, Guangxi, South China”。

尖山遗址是一处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南的洞穴遗址,该遗址由广西文物队最早发现于1963年。2014年和2018年,由广西自然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富川瑶族自治县文管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进行试掘,共出土了137件石制品。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该遗址石制品的年代结果,并通过技术分析和打制实验等手段明确了石制品的技术信息。

基于对发掘过程中采集的碳屑样品的C14测年,尖山遗址石制品的年代被限定在距今2.6至1万年左右。石制品的技术特征总体上较为简单、权宜,原料为就近取材的火成岩和砂岩;石核技术以简单的徒手剥片和砾石劈裂技术为主,简单且随意性大;工具修理较为粗糙缺乏精制品,以简单修理的刮削器和砍砸器为主。这些特征符合早期观点对华南地区“砾石工业”的传统认识,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尖山遗址所处的年代阶段是华南地区石器技术复杂化、多样化的关键阶段,“猫猫洞文化”“塘子沟文化”“小石片工业”、和平文化、早期磨制技术等多种技术或文化因素开始在华南地区出现。而相比于其他同期遗址,尖山遗址出土的石制品由于缺乏典型类型的石制品或相关操作链,从而很难被归为某一具体的文化类型,目前暂时可以被归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

本项研究进一步揭示更新世后期华南地区的石器文化面貌的复杂性,同时也暗示华南传统“砾石工业”的定义可能需要重新思考。

文/记者 廖汨

编辑/王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