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是文坛巨擘巴金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巴金:奋斗就是生活
①没有人因为多活几年几岁而变老,人老只是由于他抛弃了理想
②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
③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
④钱就跟冬天的雪一样,积起来慢,化起来快,靠得住的倒是在某些人看来极渺茫的东西——理想同信仰
⑤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⑥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享受阳光,却在暗夜里燃起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⑦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
⑧我只是一个作家、一个到死也不愿放下笔的作家
有关巴金的10件事
(1)现代文学史上6位文学大师之一
巴金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鲁、郭、茅、巴、老、曹”,现代文学史上的6位文学大师人们都耳熟能详。
(2)巴金本名
巴金,生于1904年11月25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巴金笔名的“巴”字,是为了纪念同学“巴恩波”,他当时正在翻译俄国理论家克鲁泡特金的著作,就又取了一个“金”字。
(3)童年生活
巴金在《文学生活五十年》中有一段文字:“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下等人’中间度过了我的童年。
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没有青春,没有幸福……”他的不朽之作《家》正是由此脱胎而来。
(4)《家》背后的悲剧
《家》也是巴金在大哥李尧枚的鼓励下写的,他不想辜负“我一生中爱得最多而又爱我最深”的大哥殷切期望,也愿大哥早日从沉重的封建枷锁中解脱。
故事中那个隐忍而懦弱的“高觉新”,就是他照着自己大哥写的,可惜的是,尚未写完,巴金接到噩耗:
他的大哥,三次写了遗书,又三次毁了它。在第四次写了一封20多页的遗书后,终于喝下毒药。
(5)第一个创作高峰:《家》、《春》、《秋》……
巴金第一个高峰是在1949年前。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
这些作品不仅影响了几代青年人,同时也奠定了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6)第二个创作高峰:《随想录》……
巴金第二个创作高峰是在“文革”之后,他用了8年时间写了150篇《随想录》,计有42万字。巴金说:“五集《随想录》主要是我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账。”
学术界认为这是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是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它的价值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作品的本身和文学范畴。
(7)鲁迅“迷弟”
巴金忘不了初见鲁迅的情景,“我第一次看见他,并不感觉到拘束,他的眼光,他的微笑都叫我放心。”
鲁迅的笔与文风像刀一样锋利,但在巴金的分享中,我们见到了一位可亲可敬,对年轻人怀着无限好心的鲁迅:
一位朋友在先生指导下编辑一份刊物,有一个时期遇到了困难,先生对他说:“看见你瘦下去,我很难过。”于是,先生介绍青年作者的稿件,拿出自己的稿费印刷年轻作家的作品。
(8)捐出能捐的一切
从解放以来,巴金从来没有拿过国家一分钱工资,他只靠稿费生活,他常说“是读者养活了我”。
巴金认为他的一切都是读者给的,而他也要把他的一切回报人民。
捐钱、捐书,捐出能捐的一切,巴金将自己收藏的8000多册书和15万元稿费、300多万奖金捐献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巴金的助手陆正伟说:“那不仅仅是书,那是他的生命。”
(9)为中国文学办了几件大事
巴金奔走呼吁促成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立,亲自创办的《收获》杂志被公认为中国一流优秀文学刊物。
(10)“人民作家”
巴金一心想着“把心交给读者”,他写道:
“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爱祖国、爱人民,爱真理、爱正义,为多数人牺牲自己;人不单是靠吃饭活着,人活着也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我在那些作品中阐述的就是这样的思想。”
2003年11月,巴金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2005年10月17日,这位“人民的作家”离世,享年101岁。
参考资源:北京日报资料库、@央视新闻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