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中央厨房开进山区 “老老人”吃上热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1 07:56

近期,北京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其中就加快补齐农村“老老人”服务短板提出了一系列要求。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养老工作一直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难点和短板。农村地区地域广阔、老年人口分散,尤其是吃饭难的问题,比城市社区更为突出。如何解决山区老年人的吃饭难题?北京市延庆区珍珠泉乡给出了一份“模范答案”——其探索的“中央厨房+志愿服务+助餐网点”模式,让13个行政村的老年人每天只需花10元钱,就能吃上两顿荤素搭配的热乎饭。

样本 

每日两餐送至16个助餐点

马蹄沟村是珍珠泉乡庙梁村下设的自然村之一。10月10日上午9点40分,珍珠泉乡“泉心泉意”老年服务爱心车准时来到了马蹄沟村口。跟往常一样,81岁的杨振有老人早早便等在了路边。“正好出来遛弯儿晒太阳,顺便把今天的午饭领回去。”老爷子乐呵呵地说。

王永龙给老人送餐 _副本.jpg

配送员王永龙给老人送餐

停稳车子,送餐员王永龙麻利地打开后备箱,从保温箱里拿出一个饭盒递给老爷子。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这个不锈钢饭盒摞起来足有四层高。王永龙介绍,这种饭盒是乡里特地精心挑选的,既能装更多饭菜,保温效果又好。“今天是炒木须肉、熬南瓜,还有米饭、馒头,明天就是重阳节了,今儿中午咱们加一份点心,是水果蛋糕卷。”说着,王永龙把沉甸甸的饭盒交给杨爷爷,并接过对方头天用过的空饭盒,将其放进另一个箱子里。

“老人吃完饭后会把饭盒初步清洗,我们带回去之后会二次清洗、消毒。”关上后备箱,跟杨老爷子简单道别,王永龙便发动车子匆匆赶往下一个送餐点。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依托珍珠泉乡珍珠泉村村委会此前开设的老年餐桌,全新改造升级后的养老助餐中央厨房正式运营。这个中央厨房覆盖珍珠泉乡13个行政村,共设置了16个灵活的养老助餐点,为有助餐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每日两餐服务,通过“中央厨房+志愿服务+助餐网点”模式,推动山区老年助餐服务社会化、全覆盖发展。

养老助餐已惠及数十位老人

杨振有老爷子共有4个子女,但他们都不住在马蹄沟。老人自己独居,一日三餐成为困扰他的“老大难”问题。以前子女们会轮流过来给老爷子做饭,可在几个村庄间来回奔波对他们来说也并不轻松。庙梁村村委会里虽然也有老年餐桌,但从家里走过去需要一公里的路程,老爷子腰椎间盘突出、腿脚不便,每天步行来回吃饭并不现实。

听说乡里开了养老助餐中央厨房,还可以免费为老人送餐,杨振有果断选择加入。“一个月300块钱,一顿只需5块钱就能吃上新鲜热乎的饭菜,既省心又便宜!”提起这个解决了自己和子女多年困扰的“老年餐桌”,老爷子赞不绝口,“天气好的时候我就自己来村口取,要是遇上刮风下雨,送餐员还会给一脚油直接送到家,饭菜味道不赖,每天不重样,方便多了。自己做饭哪吃得上这么多花样!”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珍珠泉乡养老助餐中央厨房的16个助餐点,有的设置在村委会,有的设置在邻里互助点,由村里的志愿者帮忙将餐食配送到老人家中,还有的助餐点直接设在村口甚至老人家门口,总之就是要让老人能就近、方便地吃上刚出锅的热乎饭。

据介绍,在珍珠泉乡,像杨老爷子一样受益于养老助餐的老人有数十位。这些老人中有的空巢、有的独居、有的残疾,不少老人患有基础病,做饭不便,部分老人甚至一周做一次饭、做一次饭吃一周。自从有了养老助餐中央厨房,每天穿梭在山间小道的送餐车,便成了山区老年人平日里最大的“念想”。

饭菜按老人口味每天不重样

早上7点,位于珍珠泉村村委会内的中央厨房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切菜、淘米、和面……从附近村子里雇来的4名阿姨各司其职,手中一刻不停地干着活儿。因为山区老年人吃饭时间普遍偏早,她们要在9点半之前把中午的餐食全部备好。阿姨们介绍,厨房里每天的菜谱都不同,按照每餐“一荤一素一汤两主食”标准进行配餐,保证营养,菜品半年整体更新一次,让老人们变着花样吃到不同的食物。

10月10日早上9点左右,中央厨房内正在配餐_副本.jpg

在中央厨房内,几位工作人员正在配餐

至于菜谱上的菜品,也是按照老人的口味和喜好来的。“我们发现当地老人不喜欢吃炒菜,倒是特爱吃熬菜,我们就给老人做熬冬瓜、熬南瓜,既软烂又符合他们的口味。有的老人想吃油饼、包子、炖粉条、酸菜、本地豆腐,统统安排,至少一周能吃到一次。到了中秋节、重阳节,我们会给老人配上点心。从今年9月份开始,每位过生日的老人都会收到一份长寿面,二两面条加两个鸡蛋。”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派驻珍珠泉村第一书记周寅说。

周寅介绍,珍珠泉乡有十几个行政村,每个月吃饭的老人数量都有变化,“各个村委会每月统计一次,汇总给中央厨房。多的时候我们每天要给六十余位老人供餐,到了秋冬季节天气渐冷,一些老人被孩子们接到城里住了,我们送餐的数量便会相对少一些。”

菜品打包完毕装到送餐车上_副本.jpg

工作人员将打包完毕的餐食送到餐车上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相比此前,中央厨房里用来装饭盒的保温箱也“换新了”,不仅个头更大,保温层也更厚。“现在进入秋天了,我们这里是山区,海拔有600多米,气温比城里低不少,今早起来大家发现送餐车的车顶已经结冰了。我们怕送餐过程中餐凉了,就新换了一批加厚版的保温箱,保温效果能达到4个小时,可以确保食物送到老人手上时都是热乎乎的。”周寅说。

全村只订一份饭也会按时送达

从今年5月珍珠泉乡中央厨房运营开始,有两名专职送餐员轮流值班送餐,一天两趟,每天在山里奔波180公里。短短5个月的时间内,这辆由北京团市委协调北汽集团采购来的“泉心泉意”爱心服务送餐车已经在乡间山路上穿梭了18000公里。王永龙是两名送餐员之一,他是一名有着30年驾龄的“老司机”,做送餐员之前曾经做过8年出租车司机。凭借精湛的驾驶技术,王永龙总能保证让老人准点儿吃上饭。

王永龙告诉北青报记者,延庆山区路况异常复杂,每天开山路是不小的挑战。“山路十八弯,有的弯还是‘死弯’,只能过一辆车,要是对面也来车了,得倒车让行,依次错车通过。路上老有大车,道路又狭窄,有的路段一半是山,一半是深沟,得提起十二分精神。要是遇上刮风下雨,就很容易打滑,更得万分小心驾驶。”

在王永龙心里,有一张珍珠泉乡的“活地图”:第一站秤钩湾村,第二站庙梁村……“最远的是桃条沟村,单程开过去得30公里,这也是全程最难开的路段。”王永龙说,桃条沟村有一位订餐的老人,他家距离主干道还有五六公里的崎岖山路,羊肠小道上有许多“胳膊肘弯”,平时需要倍加小心。

从位于珍珠泉乡西南角的中央厨房出发,一路开到东北角,再绕回起点,一趟走下来往往得两个小时。“上午下午各一趟,共要跑13个村,哪怕村子里只有一位老人吃饭,我们也会准点儿赶过去。”哪个村订了几份饭,哪些老人有特殊的口味和喜好,比如生日要吃面的、不吃猪肉的、想多加点主食的……这些王永龙都熟稔于心,从未出岔子。

“都是乡里乡亲的,只要能让老人们按时吃上可口的热乎饭,我多跑点儿路算什么。再说平时村里桃子、李子、苹果等水果熟了,老人们都会带些给我尝鲜,他们嘴上不说,心里感念着呢。”王永龙感慨地说。

对话

“我认为这种模式可以逐步推广”

对话人: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派驻珍珠泉村第一书记 周寅

北青报:在中央厨房运营之前,珍珠泉乡养老助餐情况如何?

周寅:我是今年1月份来到珍珠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当时我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解决老人吃饭问题。因为地处山区,村民们分布得很零散。我们所在的珍珠泉乡行政面积是144平方公里,共有15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全乡常住人口2197人,这里不仅是北京最偏远的山区之一,也是人口密度最低的乡。全乡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044人,占比达47%。

养老助餐方面,当时全乡还在营业的老年餐桌只有两家,其他均因各种问题关停了。当时乡里有很多老人尤其是“老老人”面临吃饭难的问题,有的老人由子女轮流给做饭,有的老人做一顿饭能吃一周,还有的老人在外面买些饭菜凑合着吃。当时乡里希望把整个养老助餐事业做起来,便在珍珠泉村开展试点,在村里原有老年餐桌的基础上提升扩面,不止覆盖我们村,还要通过建设中央厨房为乡里其他村的老人配送,提高养老助餐的覆盖范围。

北青报:目前中央厨房的运营模式是什么样的?

周寅:今年8月,我们村委会专门成立了珍珠泉乡养老服务驿站,并引入了本地养老企业北京泉乡山水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这个驿站在开展巡视探访、个人清洁、养老顾问、呼叫服务4项规定服务的基础上,着重针对珍珠泉乡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增加老年助餐服务,乡养老服务驿站通过租用珍珠泉村老年食堂,建设了珍珠泉乡老年助餐服务中心,可以满足100人的供餐服务,探索构建了“中央厨房+志愿送餐+助餐网点”的社会化老年助餐服务新模式,也就是在中央厨房做好餐食,每日两趟前往全乡16个送餐点进行配送。

北青报:中央厨房运行状况如何?怎样实现收支平衡?

周寅:目前整个中央厨房的筹资模式是“政策补一点,老人交一点,企业让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政策层面,中央厨房前期启动建设时由乡政府出资,而且未来运营理想的话还能得到乡政府的专项奖励。市民政局对养老服务驿站有专项补贴,通过不断提升服务,我们将来还会参与星级驿站评定,评上了也能得到奖励。市残联对于有残疾的老年人也有专项补贴资金。老人方面,每人每月的餐费是300元,一月一交。运营企业也会科学控制运营成本,同时也让利于民。此外,我们还发动了社会爱心企业进行捐赠等,通过一系列措施,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

北青报:您认为珍珠泉乡这种养老助餐模式可复制吗?

周寅:我认为这种模式是可以逐步推广的。北京本身已经出台了很多养老服务政策,也提供了大量资金为基层做好兜底保障,这体现了我们政府服务好“老老人”的决心。其实,我们珍珠泉乡的模式就是政府给政策、给支持去牵好头,企业在运营上下功夫,同时呼吁更多社会关注,实现良性循环,试点就成功了。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够借助送餐网络,给老人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比如,为山区老人送药、送快递等,让更多老人受益。

政策

北京市今年将在农村布局31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根据北京市民政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地区常住老年人达131.1万,占全市常住老年人总数的26.5%;农村地区“老老人”及失能失智老年人达14.3万,占全市的16.8%。本市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中提出,要瞄准实现农村“老老人”养老服务全覆盖,推进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完善“乡镇养老服务中心(乡镇敬老院)+养老驿站+邻里互助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将继续在门头沟、房山、平谷、怀柔等生态涵养区建设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鼓励通过邻里互助方式为农村经济困难、高龄、独居等老年人提供巡视探访、助餐等居家养老服务。今年,本市还将在农村地区布局31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综合统筹辖区内养老服务资源。

上述文件着重聚焦了农村地区的养老工作,提出要加快补齐农村“老老人”服务短板。例如,要瞄准实现农村“老老人”养老服务全覆盖,推进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完善“乡镇养老服务中心(乡镇敬老院)+养老驿站+邻里互助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在“老老人”养老助餐方面,本市将依托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织密养老助餐服务网络,提升养老助餐服务覆盖率。鼓励养老助餐经营主体多元化、连锁化运营,因地制宜推行“中央厨房+社区配送”等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采取社会化助餐、邻里互助等多种方式,整合物业人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快递外卖等相关力量开展送餐服务。

当前本市农村养老服务工作存在哪些难点?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杨志伟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受制于其特有的环境因素,一直以来是本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难点和短板。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地区常住老年人131.1万,占全市常住老年人总数的26.5%;农村地区“老老人”及失能失智老年人14.3万,占全市的16.8%。由于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村地区老年人空巢、独居现象更为突出,老龄化程度更为严峻。农村老年人在经济收入水平和养老服务费用承受能力等方面均与城镇有着较大差距。

近年来,市民政局立足农村地区文化传统、社会基础和特征禀赋,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集体互助、家庭尽责,着力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一方面,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建养老服务机构,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截至目前,农村地区共建成养老机构326家、幸福晚年驿站674家(500户以上农村已实现全覆盖)。同时,今年将在农村地区布局31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综合统筹辖区内养老服务资源。另一方面,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大力推行互助养老,在农村幸福晚年驿站难以覆盖的偏远山区,建设邻里互助点,重点为农村兜底保障对象、高龄、独居、留守、失能老年人提供巡视探访、助餐助行、清洁卫生、农事帮忙、代买代缴等互助性服务。目前,本市累计建成运营邻里互助点807家,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杨志伟透露,下一步,本市将继续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其中,要推进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立足构建完善“乡镇养老服务中心(乡镇敬老院)+养老驿站+邻里互助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继续在门头沟、房山、平谷、怀柔等生态涵养区建设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鼓励通过邻里互助方式为农村经济困难、高龄、独居等老年人提供巡视探访、助餐等居家养老服务,确保农村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年人困难有人帮。

同时,强化基层公办机构兜底保障作用。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稳妥推进公建民营改革,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实现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年人愿住尽住、应保尽保。开展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行动,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敬老院转型为乡镇养老服务中心。

此外,本市还将积极探索多元化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创新“党建+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拓展农村养老服务阵地,多措并举补齐农村“老老人”养老服务短板。

微信图片_20241011074200.png

《北京青年报》2024年10月11日相关报道版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推动老年食堂服务更暖心
经济日报 2024-11-21
精准助力农村失能老人照护
人民日报 2024-11-18
昌平丨在天北,“养老”变“享老”,夕阳无限好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组 2024-10-18
北京西城区100个助餐点已支持手机下单,由饿了么骑手为老人送餐上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1
北青快评|加强“老老人”保障,打造养老服务新样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0
20条措施将惠及85.5万老年人 北京发文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9
内蒙古集宁让“银发族”在家门口实现“三餐烟火暖”
中国新闻网 2024-09-19
中央厨房进社区 老人就近吃上热乎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