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为什么这么迷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8 18:40

孙悟空,是当下中国的一大“IP”。起初,他是古典小说《西游记》里的一只猴子,后来被搬上戏曲舞台,再后来他的视觉形象开始广泛传播,遍及连环画、动画、电视剧、电影、游戏,不断在各种媒介被改写、被重述、被讲成新故事。1986年,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1995年,电影《大话西游》于高校大学生文化圈口耳相传;2000年,网络小说《悟空传》开启网络时代文学大幕;2015年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激起全民的大圣情怀;今年8月游戏《黑神话:悟空》发售,在游戏界刮起一阵神话演绎的旋风。

微信图片_20240928181533.jpg

孙悟空可以最大程度地激起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同时也总能生成全新的问题域,具有强大的文化生命力。青年学者白惠元,聚焦于孙悟空这一文学形象在现代中国视阈下的嬗变,从孙悟空自身的“变”投射于孙悟空形象在不同年代的“变”,进而揭示出现代中国的求变以及一代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的心理境遇与精神面貌,他由此写作的《英雄变格:孙悟空与现代中国的自我超越》近日由三联出版社出版。

微信图片_20240928181519.jpg

玩《黑神话:悟空》,我们已不再是主角

在近日举行的新书活动上,作者白惠元与中国作协副研究员刘诗宇从《黑神话:悟空》谈起,讲述了悟空形象在时代之中的流变。

 “我自己打这个游戏的时候,第一次我就下意识地打出来一个结局——我最后的天命人很像孙悟空的那个猴,他又戴上了金箍,他没有摆脱被束缚、被桎梏的命运。”刘诗宇讲述了自己打游戏的经历。后来,他看到网上玩家的讨论,重新再打,这次命运截然不同:“我打出了那个真正的大家认为是完美的结局,不戴金箍了,从此孙悟空在天地之间自由驰骋。”

刘诗宇觉得这事很有意思,“游戏里并没有指定这就是完美的结局,但是所有的玩家、网民都会下意识地把不戴金箍当成是完美的结局。我觉得应该就是反映了大多数人对《黑神话:悟空》里面孙悟空形象的理解,他是一个自由的,不受拘束的存在。”

微信图片_20240928181530.jpg

引发白惠元关注的则是游戏中的小妖们,“每当你战胜一个重要对手,游戏就会出现这样一个设定,叫影神图,把这些小妖怪都收集在这样一个文件夹里。如果你有兴趣,你点开,它会有一个文字版的故事——这个妖怪的故事,他为什么来到这里,他经历了什么。”

白惠元认为,从小妖怪故事集的角度,《黑神话:悟空》在回应一个时代命题。“我们可能迎来了一个配角时代,其实孙悟空的故事是主角的故事,但现在青年精神状态中,他认为我成不了孙悟空了——小的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主角,但是活着活着竟然发现自己是NPC,说白了就是配角。”

《大圣归来》带来的“中国动漫崛起”

时间回到2015年,悟空还是振奋人心的形象。那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在影院里,大圣归来的那一幕击中了白惠元。散场时,他发现,旁边坐着的两个中学女生已经泪流满面,其中一个人非常激动地握着另一个人的手说,“我们有希望了,我们终于有希望了。”紧接着没过几天,“中国动漫崛起”“大国崛起”成为讨论热潮,很多观众重复观影,托举《大圣归来》成为暑期档明星。

微信图片_20240928181526.jpg

白惠元注意到《大圣归来》中的悟空实际上缝合了两个形象,“电影音乐层面,它使用了《大话西游》的《小刀会序曲》的片段,它还引用了美术片《大闹天宫》的内容。”在《小刀会序曲》配乐里,孙悟空再度飞跃到银幕之上,被调动的还有他这一代人对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和电影《大话西游》的记忆。“这种记忆层垒式的创作提醒我,孙悟空的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它一定不是偶发事件,而是一种情结,或者说这一代人要讲出自己的(孙悟空)故事。”

《大话西游》《悟空传》背后,当时大学生的选择

时间再往前推,1995年的电影《大话西游》被清北大学生奉为经典,2000年今何在的网文书《悟空传》畅销一时。两部作品气质上有承袭的内容,但又有微妙的差异。白惠元总结,“《大话西游》讲述了一个二元选择的困境——你要做孙悟空,你就可以成为英雄,但是你要戴上金箍,你要受束缚;如果你想快乐做山贼,就意味着你没有能力。它之所以在北京的高校圈大学生中有这么多的共鸣,就是映射了当时青年面对的困境,不包分配了,社会的转型,我该怎么在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中去找到我自己。”白惠元认为,《大话西游》之所以大家这么反复讨论,就是因为它没有给出选择的必然性,“你做哪种选择都行,就像这个游戏一样,没有完美的选择。”

微信图片_20240928181523.jpg

但是今何在在《悟空传》里面,却给出了一个必然性——成长必然要失去,成长必然要放弃那些叛逆的东西。“我想这背后和独生子女一代的成长经验是非常相关的,因为在序言里面,今何在的题目叫《在路上》。他用‘在路上’这样一个全球60年代经典公共文化中的反叛性的表述,缝合到了中国90年代这样一个语境之中,这里面其实有非常丰富的意含。”

86版《西游记》是孙悟空形象首次以实景拍摄呈现

孙悟空形象首次在荧幕上以实景拍摄呈现,其实是1986年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白惠元至今对片头部分印象深刻,“黄果树瀑布中,师徒四人真的是仰拍大全景,人那么小,风景占了主体。”总导演杨洁在访谈中也谈到这点,她说她要做到的事情就是把“游”这个字作为《西游记》的一个主线,她要通过实景拍摄来展现我国的名山大川,我国的自然风光。

微信截图_20240928183203.png

在《英雄变格》中,白惠元为这一章节起名为《实景的政治》,“我认为这样通过实景去拍摄名山大川的方式,其实是通过风景来召唤一种民族国家认同。它特别强调祖国这个词,因为那个时候不止是电视剧《西游记》,还有两个电影,一个叫《庐山恋》,一个叫《牧马人》。”

孙悟空的表情总是呈现出某种时代表情

时间再往前,孙悟空是以动画电影和戏曲形象存在的。“从《大闹天宫》到《金猴降妖》到《大圣归来》,孙悟空的表情总是某种时代表情,折射出当代中国人在不同时代所经历的事情,呈现的精神面貌,它铭记了这个时代。比如《大闹天宫》时期是那种昂扬的少年,关于新中国建设的期待,还有《大圣归来》的振奋和中国崛起的关系……我想都是互相印证的。”白惠元总结。

微信图片_20240928181459.jpg

也正因为如此,《英雄变革》书中各个章节的孙悟空呈现的状态截然不同,甚至彼此矛盾,“但我想这种矛盾并置,恰恰复原了《西游记》或者孙悟空形象善变的这样一个当代形态。我希望书中的孙悟空形象呈现出众生喧哗的效果,甚至是一个数据库文本,在这里面有不同的入口,你选择你最喜欢的那个,你可以了解一下你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你为什么不喜欢其它的。如果你把你的情感读明白了,就会发现你的情感不是主观发生的,而是一个社会塑造的结果,过程中你会更多地去了解到你背后的价值观成因是什么。”

白惠元认为,“孙悟空只是一个触媒,通过这样一个触媒,你被激发了,那么接下来可能有更多的入口去思考你自己是谁,这个可能正是孙悟空形象的迷人之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六小龄童:孙悟空表演心得源自绍剧猴戏
中国新闻网 2024-11-18
历史|李清照听说过孙悟空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4
历史|李清照听说过孙悟空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4
历史|“又富又美”的玉面狐狸为什么喜欢牛魔王?
国家人文历史 2024-09-08
同为改编四大名著,为何“西游”易巧而“红楼”难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27
《黑神话:悟空》发售后多地自称是孙悟空老家 专家:宣传孙悟空文化要有民间文化基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2
全国文旅集体攀亲“悟空”:深圳杭州“在线抢人”,连云港被网友喊话“布置花果山”
澎湃新闻 2024-08-22
全国文旅集体攀亲“悟空”:重庆读秒认景点,连云港被网友喊话“布置花果山”
澎湃新闻 2024-08-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