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沙探秘“中国隧道” 国内首座以隧道及地下工程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广州日报 2024-08-01 11:06

日前,位于广州南沙区的隧道博物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这是国内首座以隧道及地下工程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馆内精选了190余个代表中国隧道发展的工程、20余个艺术雕塑场景、50项多媒体视频互动演绎以及10余套工程模型辅助展览,让观众能深入了解中国隧道的发展历程。

据了解,隧道博物馆基本陈列部分以“纵述历史+横排门类”的手法讲述了从古至今中国隧道的发展历程,此外在专题陈列厅的“中国中铁1号”和“三臂凿岩台车”两大国之重器,通过实物讲述着隧道装备发展历史。具体还有哪些亮点?记者近日进行了实地走访。

以隧道为“窗”  沉浸式回顾过去畅想未来

在隧道博物馆的门口,一只巨大的红色“盾构龙”尤为吸引参观者的目光。作为与该博物馆配套的隧道主题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盾构龙”由盾构刀盘改造而成。中国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传媒分公司解说员李思璇介绍,该盾构机刀盘来自中铁隧道局承建的国内当时在建最大直径海底盾构隧道——深圳妈湾跨海通道工程“妈湾号”盾构机。该盾构刀盘直径15.53米,重达620吨,曾用于妈湾跨海通道右线隧道掘进施工。

隧道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博物馆是国内首座以隧道及地下工程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主要目的是传播隧道文化、弘扬隧道精神,提升公众对隧道行业的认知。隧道博物馆展览面积约50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主要内容框架为:序厅、中国隧道史陈列厅、专题陈列厅和尾厅等。

其中,序厅开篇综述,阐释隧道如何创造美好生活;中国隧道史陈列厅分五大部分,以“纵述历史+横排门类”的手法讲述了从古至今中国隧道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新中国隧道“从追赶到赶超”的崛起之路;专题陈列厅分为重器展示区和工法工艺区,重器展示区围绕“中国中铁1号”和“三臂凿岩台车”两大重器讲述隧道装备的发展、工法工艺区详细科普了隧道所面临的各种灾害地质条件,阐述施工工法的创新与应用;此外,“中铁隧道局专题展”则展示了中铁隧道局四十多年来的辉煌征程;尾厅的沉浸式影院以“隧创未来”为理念,通过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以隧道为窗口,让观众感受“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未来畅想。

隧道向智能化时代迈进  工法不断突破极限环境

当观众们走进隧道博物馆,会看到从“混沌初开”、古人用火烧水激法开凿的我国第一条人工开凿的交通隧道——石门隧道,从古至今讲述着中国隧道的发展历史。

“圆梦起航”单元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该单元介绍了新时代中国隧道进入完全自主创新引领阶段,以大型隧道掘进机为代表的各类装备国产化,与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BIM等新技术深度融合,中国隧道的理念、技术、装备向着智能化时代迈进。一批在宽深水域、高原高寒、超长深埋的隧道突破各类极限环境“禁区”开工建设或建成运营,“世界隧道看中国”已成为共识。

该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新时代的中国隧道正向着水域更宽、水深更高、水底地质更加复杂的海湾海峡挺进,且隧道尺寸不断突破,质量标准、现代化程度更高,穿行体验更舒适、建设过程更环保、行车过路更安全。“如此前建成的武汉长江公铁隧道、汕头海湾隧道以及正在建设的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海太长江隧道,都有中国隧道‘向海洋进发’的身影。”

此外,现场一条深埋隧道的模型引来了观众的目光,该隧道正是从2015年修建至今的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隧道位于滇西地区横断山脉西部,正洞长34.538千米,是双洞单线电气化铁路隧道,为大瑞铁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也是我国首条穿越横断山脉的铁路特长隧道。不仅如此,该隧道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共穿越19条断层破碎带,隧道最大埋深1155米,平均埋深800米,建设过程中遭遇高温热害、断层破碎带、突水突泥、岩爆、放射性、有害气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等技术难题,几乎囊括了隧道建设可能遇到的所有不良地质和重大风险,被称为“世界上最难修的铁路隧道”。

打造综合立体平台 向世界展示“中国隧道”

据该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70余年发展,我国隧道建设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从最初的“严重落后”起步,到如今科学技术、工法工艺、人才队伍、机械装备、规模种类等方面全方位领先,走出了一条专属于隧道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为全面总结我国隧道建设经验,向世界和社会各界展示我国隧道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现中国中铁隧道人的精神风貌和伟大奉献,由中铁隧道局集团筹备建设一座全国性的隧道博物馆。

据介绍,中铁隧道局是中国中铁股份公司旗下的隧道专业局。该负责人认为,隧道博物馆是一个综合立体、辐射影响更加广泛深远的平台,通过这座博物馆的建设以及博物馆本身,向各界展示中铁隧道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的雄厚实力,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国际隧道协会第50届年会前不久在深圳召开,作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的依托单位,中铁隧道局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一道担起“东道主”的重任。而作为大会承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隧道博物馆成为向世界展示“中铁隧道”“中国中铁”乃至“中国隧道”的重要窗口。

文/张丹 胡宗英 初文强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京滨城际铁路二期工程首座隧道贯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0
半两财经|北京首家地下结构“工程医院”正式亮相 为城市地下工程设施“寻医问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3
世界隧道大会深圳再重逢,规模创历届之最:深圳将新增隧道里程超500公里
南方都市报 2024-04-23
殷墟博物馆新馆面向公众开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6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博东馆)将于12月27日下午对公众开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4
展现中国技能领域成果 世界技能博物馆11月7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央视新闻 2023-10-30
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博物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9-27
国内最长盾构高速公路隧道,北京“地下版东六环”正加快建设
人民日报 2023-08-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