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胡愈之:懊悔没有再劝说先生一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9 13:00

◎姚秦川

胡愈之一生集记者、编辑、作家、翻译家、出版家于一身,学识渊博,是新闻出版界少有的“全才”。在胡愈之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个关键人物不能不提,此人对他帮助甚大,关心甚多,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鲁迅。

1911年,胡愈之以县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绍兴府中学堂。当时,鲁迅刚好在那里做学监,主要任务是管理学生的读书和学习。那一年胡愈之15岁,鲁迅30岁。从相识的那天起,两人就保持着非同一般的师生情。

有一天,胡愈之被鲁迅看到在写谑骂同学的游戏文章,不过因胡愈之反应极快,还没待鲁迅走到自己跟前,立刻把本子收起来,同时拿出作业本,佯装在写作业。鲁迅当然早就发现了胡愈之的小动作,不过他只是默默地注视了一下,并没有多说什么。鲁迅早就发现这个学生不仅聪明,而且在写文章时很有自己的一套,他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学生。

那天上晚自修时,胡愈之又忍不住技痒,写了一篇题为《绰号》的游戏文章。那时候都喜欢给人取绰号,胡愈之就拿这些绰号编成对仗句,再联成文章打趣。鲁迅当时因为剪了辫子,后又因种种原因戴了一条假辫子,也被学生取外号“假辫子”。胡愈之在游戏文章中也把“假辫子”编了进去,这一次,他被鲁迅逮个正着。当时胡愈之吓得大气不敢出,不过当鲁迅饶有兴趣地读完文章后,不但没有批评胡愈之,反而夸赞他文章写得颇为有趣,让小小年纪的胡愈之很是感激。

几年后,胡愈之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东方杂志》编辑。此时,他想到曾教过自己的老师鲁迅,便热情地去信邀请对方为杂志写稿。鲁迅收到胡愈之的来信后,欣然答应下来,他于1922年写的短篇小说《白光》和1924年写的《祝福》,最初都发表在《东方杂志》上。能约到大名鼎鼎的鲁迅给杂志写稿,让当时不到20岁的胡愈之实实在在风光了一回。此时,两人的师生情又加深了一层。

到了1931年,胡愈之写的《莫斯科印象记》问世。鲁迅在读过之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一年内,也遇到了两部不必用心戒备,居然看完的书。一是胡愈之先生的《莫斯科印象记》,一是《苏联闻见录》(林克多著)。”鲁迅毫不吝啬的鼓励,让胡愈之心中充满了温暖。

1936年初,身在香港的胡愈之准备前往莫斯科时,有关方面让他秘密返回上海,并转告鲁迅苏联方面邀请他前去休养,并帮助他买船票去香港,最后由胡愈之陪同去莫斯科。然而,当胡愈之回到上海,邀请鲁迅前往莫斯科时,鲁迅却诚恳地说:“很感谢苏联朋友的好意,但是我不去。我离开上海去莫斯科,只会使敌人高兴。请转告苏联朋友,谢谢他们的好意,我还是不去……”当时,看到鲁迅态度坚决地拒绝了前往莫斯科养病,胡愈之之后也没有再去找过鲁迅。

到了1936年10月19日,胡愈之忽然接到冯雪峰的电话,当听到鲁迅逝世的消息时,他的内心非常难过和懊悔,如果自己当时再过去劝说先生一次,让他前往莫斯科养病,也许鲁迅的病情能够得到缓解。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想到与鲁迅从相识到相知,再想到鲁迅对自己的种种关心,胡愈之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