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Katie Hrinyak:芝大与中国在知识领域的合作令人振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5 21:00

2024年5月11日上午,记者在中关村大街上的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采访了芝加哥⼤学全球事务与战略协理副校⻓Katie Hrinyak女士。

记者首先就芝大北京中心和香港校区在国际交流中承担的使命和作用提问,Hrinyak女士款款道来:“芝加哥大学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国际交往和国际合作,芝大北京中心和香港校区作为本部校园的延伸,是扩大芝加哥大学国际影响力的使者。”

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是在芝大与中国长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于2010年成立的。十几年来,北京中心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等一系列活动,帮助芝加哥大学的教职人员实现与中国同事或同道之间的交流。“我们不断安排到中国的各种访问,帮助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在研究的时候能够了解更加广泛的背景。我们有访问学者、学生到中国进行实习,也通过一些国际学生交流项目,让芝大的学生有机会进一步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更多地了解中国。”

芝大的香港校区成立于2018年,影响更多辐射大湾区。除了主持一系列学术会议之外,芝大还在香港校区提供EMBA课程。

据Hrinyak女士介绍,芝加哥大学与中国学术伙伴机构的合作基本上横跨所有学科,尤其在人文学科、医学及其他社会学科方面,双方有悠久的合作历史。“比如巫鸿教授对中国墓葬艺术的长期研究,就是我们和北大的合作之一。最近生物学家何川教授的成果也十分令人振奋,他在调整核糖核酸以提高全球农作物产量方面取得的进展,为我们未来合作带来了机会。”

同时,芝加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中国中心正与中国很多机构合作就共同应对能源挑战和潜在政策方案进行研究。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有关中国农村社区幼儿发展以及如何更好释放他们潜力的相关调研,也正与中国机构密切合作中。

医学方面,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和包括协和、北大医学部在内的中国医学研究机构、医院都有合作。“目前芝加哥⼤学北京中⼼的学术主任,就是由芝加哥⼤学外科学教授Dr. Millis担任的。芝大医学中心和武汉也在医学教学改革方面也有超过十年的合作。”Hrinyak女士这样说。

过去三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中美人员之间的面对面交流确曾变得困难,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的合作。但Hrinyak女士表示:“我们的研究人员、学生以及教职人员,都非常希望再回到中国,重建这些纽带,继续寻找机会进行有利于双方的合作。比如在刚才提到的能源政策制定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这样的工作会带来更多的机会,推动我们的合作持续不断进行下去。”

Hrinyak女士告诉记者,芝加哥大学跟中国一直以来在知识领域的长期合作、交流对芝加哥大学非常重要。这些年来,除学术研究之外,芝大与其他方面的纽带也在不断加强,我们和芝大的校友及其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也非常紧密。“我们一直都很欢迎中国学生到芝大的校园来,也在不断找机会把芝大的学生送到中国来。我们非常高兴地跟大家分享,2019年后第一批26名芝加哥大学学生将会在今年秋季来到北京,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进行学习,其中不少学生从来没有来过中国,我们为此感到非常振奋。”

“我们还提供短期交流机会,比如支持求职学生在中国停留7天或10天,让他们有机会与中国企业和在中国工作的校友交流,增进他们对中国各行业的了解。芝大的学生也很有兴趣参加我们组织的在中国不同地区的暑期项目。”对于合作交流的前景,Hrinyak女士表示很有信心:“我们之间更多进行的是知识交流,是由教师和学生们的好奇心与学术兴趣所驱动的。只要这样的兴趣继续存在,我们的合作就将持续并不断得到加强。”

当记者问及对“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这一计划的看法,Hrinyak女士表现出兴奋:”从年轻人、从学生开始非常重要,把美国的学生送到中国来是很好的开端。现在在芝加哥大学校园中,同样也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学生。这些学生是未来的领导者、医生、研究人员,在他们之间建立起联系非常重要。这种具有全球视野的安排是非常好的。”

采访的最后,Hrinyak女士告诉记者,她非常高兴看到一系列有助于减少交流障碍的措施已经在切实执行,“航班和签证方面的情况正日臻改善,比之前三年变得更容易。这些都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做我们的工作。”

文/吴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