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岳晓伟:烟雨东湖
作家联盟 2024-05-17 08:00

作者|岳晓伟

那一丝烟雨绕过眼前,我能看见古人在穿梭,有欢喜有悲伤,有落魄的文人从眼前走过。那种感慨万千,让人倍感失落,我不知我算不算一个,迎面而过的风,是春天第一壶美酒,我如醉如痴在满目芳香的野草花中,感叹古人感伤今人。月亮从古照到今,月亮没有变,人去了又来,来了又去,世事变换如浮云。东湖那段桥我走过千回,那浓浓的雨,浓浓的情,如诗般回味。这里的东湖在陕西省凤翔县城东。

北宋时期,一位青年,一技倒扣脚球,球飞过一条直线,在众人全身心迎球时,球旋即拐了一个弯,飞向楼顶的飞龙口中,成了龙口中燃烧的火球。啊!好球技,这位青年就是高俅,他有着很高的球技。就这一球技,惊呆了端王,端王就是后来的宋徽宗赵佶。端王也爱踢球,眼前这位青年非同一般,高俅是河南开封人,他不光球技高,而且是青年才俊。能写文章,能写诗,而且功夫了得,就是武艺高强。在北宋那个战乱年代,要找一份工作糊口谈何容易。你要使出浑身解数,你要有几项超人之处,光凭一项肯定不行,在竞争力空前的环境中,要谋生,很难。如果放在现在,就凭球技,他可以拿下冠军,也会衣食无忧。如果凭功夫,他会像那个什么什么人一样收学徒忽悠人,照样赚钱。如果凭文章、凭诗歌,他可以当主编,也有权利把作者的稿子是刊登还是扔进火炉。就凭政治见解,也可以为官。这任意一项都可以使他过上富足的生活,在北宋光凭一样,要谋得一个工作好像很难,除非你去走科举之路,考科举更难。高俅由于特别与优胜被人推荐给苏轼。每一个为官者,那一个不是由青年才俊奋发得来的,但要看后来你是为民还是为利,是贪还是清廉。

苏轼在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然后做官。苏轼是四川人,当年在凤翔府做签书判官,相当于省政府秘书长的职务。苏轼在这个职位上做出了政绩和贡献,他治理水患,修建东湖,将泛滥成灾的河水引入东湖,水涝时蓄水,天旱时灌溉。如今的凤翔东湖已成为旅游胜地,走进柳影中,那如烟的柳枝从身边抚过,多少楼台烟雨中。古人已远去,唯有诗词歌赋在耳畔回荡,在绵绵细雨中亭台楼阁忽隐忽现。那流传至今的北宋建筑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让人不由得想起古人,并从中得到启示与联想。并映照古今。

高俅当年在苏轼那当小吏,苏轼看了高球的文章,不光文章写得好,而且还有政治抱负。苏轼觉得高俅是可塑之才,是个人才。能被苏轼看中肯定不一般,于是苏轼就把高俅推荐给了端王。端王是一位皇子,这就等于进入了政治权利中心,高俅为了表现,展现了自己的体育才能与天赋。他还有毛笔字的功力,端王赵佶的书法和绘画,有相当的造诣。像高俅就学会了表现,当然表现也要恰到好处,高俅是做到了恰到好处,既不犯上,又要展现才能。

端王赵佶取得皇位之后,高俅理所当然的得到了提拔。当一个人升了官,由于环境的改变,他就发生了蜕变,有些成了贪官,有些卖官买官,有些鱼肉百姓。有些勾结外敌,削弱朝廷力量。有些形成割据一方势力,称霸一方,抗拒朝廷。端王赵佶当上皇帝后,对自己的亲信进行了提拔。但提拔一个人也不是皇帝说了就能算的,北宋时期有一套严格的用人制度,做官首先要经过科举考试,考上了才有机会做官,而且要从基层开始,一步一步提拔。这些高俅是没有资格的。皇帝赵佶为此也绞尽脑汁,那就从武官开始提拔,高俅武艺高强,让到军队去锻炼镀金,混些资历。没想到高俅有军事才能,在协助主帅对辽国作战中,取得了辉煌战绩。因此高俅才能名正言顺的被赵佶提拔为太尉,就是国防部长,兼管御林军,也叫禁军,就是保卫皇帝和皇城的部队。如果高俅当时不排挤林冲,不把林冲逼上梁山,那高俅就成为后人励志的人物,如头悬梁锥刺股的人物一样励志了。林冲当时是禁军教头,就是负责训练和军事演习的官员,当时林冲跟随宋江上了梁山,宋江其实势力很小,不足以与朝廷相抗衡。宋江选择了招安,是大智。当时朝廷的心腹大患是江南的方腊,方腊已经占领了北宋半壁江山,已经称帝,方腊随时会北上。朝庭又利用宋江消灭了方腊, 那时北方虎视眈眈的金国, 当时辽已被金所灭。这些都对北宋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这样的战乱时期,朝廷出现了改革派,和守旧派。皇帝把希望寄于改革派,希望能加强国防,巩固权力,发展经济,强盛国家。苏轼是反对改革的,改革伤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且思路并不完善,有些急于求成,过于激进。因此苏轼遭到打击贬职,都是高俅从中庇护与周旋,才免遭杀身之祸。高俅知恩图报,知道感恩,高俅后来明哲保身,远离政治,远离权利角逐,得以善终。

柳还是那柳,树还是那树,还是那碧波荡漾的湖水,一叶小舟承载着历史,在湖水中游荡。古人已远去,湖面风平浪静。我依旧行走在柳影中,欣赏美景,感慨与寂寥并存。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